[实用新型]一种水下推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77307.2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8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陆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速智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5/15 | 分类号: | B63H5/15;B63H21/17 |
代理公司: | 广东勤诺律师事务所 44595 | 代理人: | 曹柏荣 |
地址: | 516223 广东省惠州市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推进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给水上运动器材提供动力的水下推进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下推进系统包括电机和螺旋桨;所述的螺旋桨固定在电机外;所述的螺旋桨外设置导流管,螺旋桨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前静叶片和后静叶片。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升水下推进器的效率;可以用于水上运动器材的水下推进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给水上运动器材提供动力的水下推进系统。
背景技术
独木舟、滑水板、皮划艇、冲浪板以及小型钓鱼艇等各种传统的小型水上运载工具或运动器材一般都是通过人力推进,也有借助风、海浪等自然能量来推进。前述传统的无动力水上运动器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些运动器材的辅助动力设备需求量不断上升。
为此,有为水上运动器材安装动力装置者;通过外加的动力装置推进,可以延长出行里程,减少体力消耗,增加出行乐趣;这种动力装置一般称之为水下推进器。
水下推进器的效率极大地影响到续航的航程,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使用;因此,一款即高效且安全的水下推进器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推进系统;可以有效提升推进器的功效,满足高效安全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水下推进系统包括电机和螺旋桨;所述的螺旋桨固定在电机外;所述的螺旋桨外设置导流管,导流管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前静叶片和后静叶片。
所述前静叶片的叶片数量为4至12片;叶片的布置方向与轴线存在2到14度的夹角。
所述后静叶片的叶片数量为4至12片;叶片的布置方向与轴线存在2到14度的夹角。
所述前静叶片和后静叶片的叶片剖面为弓形。
所述的导流管直径从入水口到出水口逐渐变小。
所述螺旋桨的叶片沿圆周分布,数量为3到7片;螺旋桨叶片从0.7半径处螺距及螺距分布随电机功率、电机转速及螺旋桨直径不同而不同;螺旋桨直径控制在50mm到180mm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前静叶片和后静叶片对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流体进行整流;选用合适的电机,通过神经网络模型的流体模拟,设计出合适的前、后静叶片、尾流道及螺旋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达到一个较高的能量转化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整体效率可达53.5%以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CFD方法优化设计的流线型导流管,具有低阻高效特性;从入水口到出水口逐渐变小的导流管半径,充分考虑注塑加工工艺对导流管几何的要求,设计的导流管几何具有高效易加工特性。
前、后静叶片组均设计为弓形剖面形式;易于加工的同时,最大的保证了低阻高效特性。当身体部分不慎靠近高速转动的推进器时,前、后置静叶片组起到安全防护的重要作用。前静叶片绕自身轴线存在2~14度扭角,为螺旋桨提供水流预旋,提高推进器推进效率的同时,提高推进器吸收电机功率能力;后静叶片绕自身轴线也存在2~14度扭角,起到吸收螺旋桨尾涡能量的作用,同样可以提高推进器整体推进效率。电机集成在螺旋桨桨毂内部,整体集成度高,易于安装,美观且免去大量维护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速智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未经速智科技(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773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环境检测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搜救机器人的摄像头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