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DFN集成电路封装器件的自动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76076.3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29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马磊;党鹏;杨光;彭小虎;王新刚;庞朋涛;任斌;王妙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5/06 | 分类号: | B24B55/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710300 陕西省西安市鄠***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dfn 集成电路 封装 器件 自动 加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DFN集成电路封装器件的自动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板、第一框架、第三框架和打磨机构,所述第一框架、第三框架依次连接设置于支撑板的同一侧,所述打磨机构安装于第三框架上方;所述第一框架、第三框架各自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均安装有一电磁滑轨,位于第一框架、第三框架同一侧内壁上的电磁滑轨连通,相对设置的电磁滑轨之间连接有一移动块;所述第一滤网位于负压风机靠近第一风管的一侧,所述第一滤网的网孔直径小于第二滤网的网孔直径;所述第三框架下方设置有一集尘板。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吸收至吸尘仓的内部,避免碎屑造成空气污染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同时还可以避免后期清洁人员清理困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器件封装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DFN集成电路封装器件的自动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半导体器件是导电性介于良导电体与绝缘体之间,利用半导体材料特殊电特性来完成特定功能的电子器件,可用来产生、控制、接收、变换、放大信号和进行能量转换,半导体器件的半导体材料是硅、锗或砷化镓,可用作整流器、振荡器、发光器、放大器、测光器等器材。
现有的半导体器件封装过程的去毛边过程中,塑料碎屑没有被进行集中收集,导致碎屑飞溅,不仅对工作人员的身体产生危害,且后期清理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半导体器件去除毛边没有对碎屑进行收集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DFN集成电路封装器件的自动加工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DFN集成电路封装器件的自动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板、第一框架、第三框架和打磨机构,所述第一框架、第三框架依次连接设置于支撑板的同一侧,所述打磨机构安装于第三框架上方;
所述第一框架、第三框架各自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均安装有一电磁滑轨,位于第一框架、第三框架同一侧内壁上的电磁滑轨连通,相对设置的电磁滑轨之间连接有一移动块;
所述打磨机构包括顶板和活动安装于顶板下方的打磨头,所述顶板一侧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此顶板的另一侧设置有一挡板,此挡板安装于第三框架上;
所述挡板上开有一风嘴,所述第三框架下方设置有一吸尘仓,此吸尘仓通过一第一风管与所述风嘴贯通连接,所述吸尘仓内设置有一负压风机;
所述负压风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位于负压风机靠近第一风管的一侧,所述第一滤网的网孔直径小于第二滤网的网孔直径;
所述第三框架下方设置有一集尘板,此集尘板上设置有一通孔,此通孔通过一第二风管与吸尘仓贯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通孔开设于集尘板的下表面。
2.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风管与集尘板上的通孔活动连接。
3.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三框架下方均连接有支撑柱。
4. 上述方案中,所述集尘板安装于第三框架下方的支撑柱上。
5. 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块的两个侧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与电磁滑轨对应的滑块,此滑块与电磁滑轨滑动连接。
6. 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块上设置有若干通槽,此通槽与半导体器件卡合连接。
7.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框架为由四根梁体首尾依次连接而成的矩形框架。
8.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皆为金属格网。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思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760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养护喷雾设备
- 下一篇:一种扇叶根部框架拼装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