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由多层共挤压一次成形的软管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74512.3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20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铭源;颜家军;王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德昌裕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35/28 | 分类号: | B65D35/2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郭雨桐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挤压 一次 成形 软管 容器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软管容器领域,提供了一种由多层共挤压一次成形的软管容器,包括内管、外管和连接头,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采用多层共挤压成形方式制造成形后剥离分开外层与内层来成为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内管具有用于容置物料的内腔,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均与所述连接头连接,所述连接头具有连通所述内腔和外界的出料孔。所述外管管壁上设有连通外界的通气孔,以让空气流入内管和外管的空间而使外管能够保持原有形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由多层共挤压一次成形的软管容器,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软管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由多层共挤压一次成形的软管容器。
背景技术
在塑料软管容器内置入柔软不会回弹的内管或内袋能够更顺利更容易挤出管内的膏体同时还能保持软管容器原有的外形不受到内容物使用后存量减少而变形。现有具有这种结构的软管容器如US3936334,US20030015549,内管和外管是分别制造再来组立,生产过程复杂,生产成本高。如公开号为US7641078的专利公开文件,公开了一种有内袋的包装软管容器,构成的组件包括具有通气孔的包装体C、带有出液口的容器A、内袋B和盖子D。由该结构对应的生产加工程序为:先将容器A和软袋B之间进行熔接,挤塑成形做出套管,将套管套入容器A和软袋B外侧,形成圆锥台形肩台(c4)并熔接在容器A上。套管另一端之后进行压合熔接而形成包装体C。盖子D螺接在容器A上。由上述步骤可知,该装置的生产至少需要四个零件单独生产的步骤,容器A、软袋B和包装体C三个零件之间两次熔接步骤和盖子D与容器A的一次螺接步骤。且由于内袋己经封底,只能从出液口充填内容物,不能使用通用的软管充填封尾的设备来充填内容物,从而增加了使用的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由多层共挤压一次成形的软管容器,旨在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由多层共挤压一次成形的软管容器,包括内管、外管和连接头,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是采用多层共挤压方式制造成形后剥离分开内层与外层成为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内管具有用于容置物料的内腔,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均与所述连接头连接,所述连接头具有连通所述内腔和外界的出料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外管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外管在其管壁开设有贯通外界的通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由塑料或者塑料弹性体材料(Plastics or Thermoplasticelastomer)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管壁厚度小于或等于0.2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由硬质/刚性材料(Polyolefins or PET)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管壁厚度大于0.2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孔直径为1.0-5.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均与所述连接头熔接。
进一步的,所述由多层共挤压一次成形的软管容器能够与通用泵头搭配使用,实现定量出液,且在所述物料被排空后,所述外管保持外形不变。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和外管背离所述连接头的端部进行封尾熔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由多层共挤压一次成形的软管容器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结构并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德昌裕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德昌裕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745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更换的刀头组
- 下一篇:一种数控钻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