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测试激光器模组光斑的光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73553.0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5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鼎;黄瑞彬;朱力;吕方璐;汪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光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4 | 分类号: | G01M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激光器 模组 光斑 光学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激光器模组光斑的光学系统,包括激光器、准直器件、感光器件以及相机;所述激光器,用于发射激光所述准直器件,设置在所述激光器的出光口处,用于引导所述激光入射所述感光器件;所述感光器件,设置在所述准直器件的出光口处,用于对所述激光的光斑形成的光斑图案进行显示;所述相机,具有一镜头,所述镜头朝向所述感光器件,用于采集所述光斑图案。本实用新型在激光器射出的光经过准直器件后被棱镜的反射进入感光器件,从而能够相机对光斑图案进行采集,从而能够对查看光斑的效果,确定光斑的尺寸,以便于对激光器的设计与分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深度视觉,具体地,涉及一种测试激光器模组光斑的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3D深度视觉作为一个崭新的技术,已经出现在手机、体感游戏、支付等消费级产品中并且逐步渗透到安防、自动驾驶等新的领域。随着硬件端技术的不断进步,算法与软件层面的不断优化,3D深度视觉的精度和实用性得到大幅提升。
3D深度视觉目前主要使用的方案有双目立体视觉,3D结构光和TOF方案。双目立体视觉系统一般由双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同时获得被测物的两幅数字图像,并基于视差原理恢复出物体的三维几何信息,重建物体三维轮廓及位置。3D结构光的原理是发射光斑到物体上,传感器接收到发生形变的光斑,从而根据光斑形变的量来判断深度信息。3D结构光具有较高的精度,适合近距离的信息采集,如人脸识别、人脸支付等功能。TOF的原理是通过给被测目标连续发送光信号,然后在传感器端接收返回的光信号,再通过计算一系列光信号的飞行时间来得到被测目标的距离。
现有的结构光发射模组,只能看到激光器通过DOE衍射后的最终光斑效果,最终光斑效果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因而难以分析激光器本身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试激光器通过准直元件后光斑效果的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激光器模组光斑的光学系统,包括激光器、准直器件、感光器件以及相机;
所述激光器,用于发射激光;
所述准直器件,设置在所述激光器的出光口处,用于引导所述激光入射所述感光器件;
所述感光器件,设置在所述准直器件的出光口处,用于对所述激光的光斑形成的光斑图案进行显示;
所述相机,具有一镜头,所述镜头朝向所述感光器件,用于采集所述光斑图案。
优选地,所述激光器设置在第一支架上;
所述第一支架能够驱动所述激光器沿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三轴移动平台、激光器夹持治具以及T型转接台;
所述三轴移动平台设置有Y轴移动轴、X轴移动轴以及Z轴移动轴,能够沿Y轴移动轴、X轴移动轴以及Z轴移动轴移动;
所述T型转接台的第一侧面与所述三轴移动平台的一侧面贴合连接;所述T型转接台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所述激光器夹持治具;
所述激光器夹持治具与所述激光器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激光器夹持治具与所述T型转接台的第二侧面相对的一侧面设置有一安装缺口;所述激光器设置在所述安装缺口中;
所述激光器夹持治具的另一侧面设置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一区域具有与所述缺口连通的通道;
所述激光器的柔性电路板端通过所述通道伸入所述安装槽中。
优选地,所述感光器件包括玻璃片和菲林片;
所述菲林片的内侧面设置有油墨层,且设置有刻度线;所述菲林片的内侧面与所述玻璃片的激光出射面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光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光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735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净化过滤装置
- 下一篇:电加热器及窗机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