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挤压高散热电力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68058.0 | 申请日: | 2019-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5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登志;汤佩;张太兵;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德源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H01B7/17;H01B7/18;H01B7/24;H01B7/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散热 电力电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挤压高散热电力电缆,包括位于加强芯以及数根导体,导体的外侧包覆有绝缘层;绝缘层的外侧包覆有屏蔽层,加强芯的侧面上一体设置有多个支撑柱,导体设置在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支撑柱远离加强芯的一端与成缆绕包层固定连接,成缆绕包层的外侧绕包有铠装层,铠装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外护套层,第一外护套层的外侧一体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套内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外护套层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外护套层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解决了现有电力电缆抗挤压能力不强,不能很好保护电力电缆内部导体,且散热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挤压高散热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是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的电缆,电力电缆常用于城市地下电网、发电站引出线路、工矿企业内部供电及过江海水下输电线;在用电高峰期,需要大量的电力电缆进行电力输送,而这些电力电缆与一般电缆相比较口径更大,在电力分配到各家各户时,电力电缆往往需要穿墙或者埋入地下,受到各种挤压;现有的电力电缆的抗挤压性质常取决于具有一定弹性的外护套层,电力电缆内部的导体由于长期受到挤压,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另一方面,大量电力的输送,也将产生很多热量,对电力电缆的散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挤压高散热电力电缆,解决了现有电力电缆抗挤压能力不强,不能很好保护电力电缆内部导体,且散热能力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挤压高散热电力电缆,包括位于中心位置处的加强芯以及数根导体,导体采用退火镀锡铜芯制成,导体的外侧包覆有绝缘层;绝缘层的外侧包覆有屏蔽层,加强芯为圆柱形,加强芯的侧面上一体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支撑柱远离加强芯的一端为圆角;加强芯采用钢材制成;导体设置在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支撑柱远离加强芯的一端与成缆绕包层固定连接,成缆绕包层采用无纺布制成;成缆绕包层与支撑柱之间的缝隙中设置有填充层,成缆绕包层的外侧绕包有铠装层,铠装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外护套层,第一外护套层的外侧一体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套的形状为圆柱筒状,保护套在第一外护套层的外侧均匀分布;保护套内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外护套层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外护套层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保护套远离第一外护套层的一端与第二外护套层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外护套层、第二外护套层均采用硅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绝缘层采用交联聚乙烯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屏蔽层采用铝塑复合带制成。
进一步的,支撑柱的侧面横向开设有散热孔。
进一步的,填充层采用陶瓷纤维棉制成。
进一步的,铠装层采用钢带绕包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传递到成缆绕包层的压力,将通过支撑柱直接传递到加强芯,通过引导力的传递方向,可以有效的保护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的导体,使电力电缆具备较高的抗击压能力,保证导体长时间工作,延长电力电缆的使用寿命。
2、第一外护套层、第二外护套层之间采用镂空设计,增加空气的流动以及电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能力。
3、第一外护套层、第二外护套层均采用硅橡胶材料制成,硅橡胶具备一定的弹性;通过在第一外护套层和第二外护套层之间设置缓冲弹簧,缓冲弹簧通过形变,吸收和缓冲外界的挤压,从而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抗挤压特性,使电缆内部承受较小的挤压。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德源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德源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680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图像识别的无人植物培养装置
- 下一篇:一种盾构机动态滚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