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开放式智能门店无感支付结算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67922.5 | 申请日: | 2019-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4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 发明(设计)人: | 陈栋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新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G1/12 | 分类号: | G07G1/12;G07G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 代理人: | 富丽娟 |
| 地址: | 4041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半开 智能 门店无感 支付 结算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门店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半开放式智能门店无感支付结算系统,通过在智能门店内设置由三面半墙和闸门组成的半开放式结算区域,顾客在其中进行结算时,具有开阔的视野,能够增加在结算区域内顾客的舒适度,降低压抑感。采用由人脸摄像头、射频识别天线组、红外线识别组合云平台组成的结算机构,人脸摄像头识别客户身份,射频识别天线组识别商品信息生成订单,红外线识别组感应顾客在结算区域内的行动,云平台关联客户身份信息和订单信息进行扣款,实现完全的无感支付。解决了现有智能门店的结算区域设置不合理,且无法实现无感支付,造成结算时依旧存在一定不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门店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半开放式智能门店无感支付结算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诸如无人超市等智能门店得到一定的推广和试用,在推广中智能门店的结算区域一般采用全墙封闭式的结算结构,造成身在其中的顾客视野不佳,有压抑感,顾客体验欠佳,同时目前依旧多采用刷卡等支付方式,无法实现无感支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智能门店的结算区域设置不合理,且无法实现无感支付,造成结算时依旧存在一定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半开放式智能门店无感支付结算系统。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半开放式智能门店无感支付结算系统包括结算区域和结算机构,结算区域包括第一半墙、第二半墙、第三半墙和闸门,第三半墙与智能门店内墙贴合,第三半墙一端与第二半墙一端连接,第二半墙另一端与闸门连接,闸门闭合后与第一半墙、第二半墙、第三半墙组成半开放区域,且半开放区域出口与智能门店出口重合,结算机构包括人脸摄像头、射频识别天线组、红外线识别组和云平台,人脸摄像头、射频识别天线组和红外线识别组均设于结算区域内,人脸摄像头采集位于结算区域内顾客人脸数据,并传递至云平台,射频识别天线组识别结算区域内顾客携带商品信息,并传递至云平台,生成订单进行扣款,红外线识别组感应结算区域内顾客行动。
进一步的,第二半墙与第三半墙垂直连接,第一半墙与第三半墙平行。
可选的,第一半墙和第二半墙上均设置有亚克力玻璃墙,第一半墙、第二半墙和第三半墙高度为950~1050mm,亚克力玻璃墙高度为350~450mm。
可选的,闸门包括固定柱和活动板,固定柱与第二半墙一端连接,活动板设于固定柱上,活动板能够在固定柱内设置的电机带动下旋转。
进一步的,人脸摄像头设于智能门店顶部,并靠近智能门店的出口,射频识别天线组包括第一射频识别天线组、第二射频识别天线组、第三射频识别天线组和第四射频识别天线组,红外线识别组包括第一红外探头组、第二红外探头组、第三红外探头组、第四红外探头组、第五红外探头组和第六红外探头组。
进一步的,第一半墙与第三半墙相对的一面沿智能门店出口朝向第二半墙,依次设置有第一探测台、第二探测台、第三探测台、第四探测台和第五探测台,第一红外探头组设于第一探测台上,且探头朝向结算区域,第二红外探头组设于第二探测台上,且探头朝向结算区域,第三红外探头组设于第三探测台上,且探头朝向结算区域,第四红外探头组设于第四探测台上,且探头朝向结算区域,第五红外探头组设于第五探测台上,且探头朝向结算区域,第六红外探头组设于固定柱上,且探头朝向远离第二半墙。
可选的,第一射频识别天线组设于第二探测台上,且靠近第二探测台的上部,第二射频识别天线组设于第四探测台上,且靠近第四探测台的下部,第三射频识别天线组和第四射频识别天线组设于第三探测台上,且靠近第三探测台的中部。
可选的,第一半墙、第二半墙、第三半墙内均填充有屏蔽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通过在智能门店内设置由三面半墙和闸门组成的半开放式结算区域,顾客在其中进行结算时,具有开阔的视野,能够增加在结算区域内顾客的舒适度,降低压抑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新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新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679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铁路系统的给水管道快速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抽油泵下游动凡尔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