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箱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67548.9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68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黄树人;易志威;陈亚东;曾健;萧嘉浩;顾天平;李俊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B60L5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何娇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箱组件,包括并联电池单元,并联电池单元之间相互串联形成形成回路,并联电池单元阵列排布从而形成长方体形的电池箱组件,所述并联电池单元包括相互并联的多个电池,所述并联电池单元中并联的每个电池均具有电芯和环绕电芯外围由容器包裹的电解质。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组件中,将多个并联电池单元通过串联形成回路,多个并联电池单元阵列式相连排布形成长方体形,金属片与与电芯的串并联排布方式节是的回路结构紧凑,将负极插座、正极插座设置在电池箱组件的同一侧,实现将正负极插座设置于一个平面,简化了导电排和箱体的结构、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箱组件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组件。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
在驱动汽车运行时,需使用多块电池以确保动力,而多块电池需要进行拼装从而形成电池箱组件。现有的电池箱组件中,电池组的排布不够优化、造成电池箱组件结构庞大、电路结构复杂,导致使用不便,而且偶尔发生短路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箱组件,该电池箱组件具有结构简单、电路结构简易,从而优化电池箱的电路结构,便于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组件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池箱组件,包括并联电池单元,并联电池单元之间相互串联形成形成回路,并联电池单元阵列排布从而形成长方体形的电池箱组件,所述并联电池单元包括相互并联的多个电池,所述并联电池单元中并联的每个电池均具有电芯和环绕电芯外围由容器包裹的电解质。
进一步,所述并联电池单元包括2个、3个、4个、5个或6个并联连接的电池,所述并联电池单元中每个电池或电池的电芯的正极均在同一侧。
进一步,并联电池单元的两侧连接有金属片,所述并联电池单元中的多个电池通过金属片固定且实现并联,所述金属片上形成有用于连接电池电芯的安装槽。
进一步,同一金属片与一个并联电池单元的正极侧以及另一个并联电池单元的负极侧相连,从而实现相邻并联电池单元之间的串联;多个并联电池单元通过金属片分别连接从而将多个并联电池单元之间的串联。
进一步,电池箱组件包括第一阵列组和第二阵列组,第一阵列组与第二阵列组相对设置,第一阵列组的第一端具有第一端部并联电池单元,所述第一端部并联电池单元的负极与负极插座相连,从而形成了电池箱组件的负极输出端口;第二阵列组的第一端具有第二端部并联电池单元,第二端部并联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正极插座相连,从而形成了电池箱组件的正极输出端口。
进一步,所述正极输出端口与负极输出端口设置在电池箱组件的同一侧。
进一步,金属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阵列组和所述第二阵列组的两侧,第一阵列组和第二阵列组的外侧部的金属片均环形设置,环形设置的金属片内侧设置有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与环形设置的金属片相连以检测第一阵列组和第二阵列组外侧部安装面上的金属片。
进一步,环形设置的金属片内边缘设置有采集点,采集点均匀布置于环形设置的金属片内边缘,印制电路板通过采集点与环形设置的金属片相连。
进一步,电池箱组件外侧部的金属片与金属片之间的距离为15mm-25mm。
进一步,电池箱组件中设置有电池箱支架,电池的电芯嵌入电池箱支架上限位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675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