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型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65400.1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45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薛原;陈晓汉;何宁东;龙山;陈枫;周彩桃;周洪祥;何志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市巨洋农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K61/10;A01K61/50;A01K61/51;A01K61/59;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南宁曙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1 | 代理人: | 郑进城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双拥路4***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池塘 循环 养殖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净化养殖区、植物净化区、消毒区和高换水率养殖区,高换水率养殖区采用物理材料与其他区域进行空间分隔;高换水率养殖区包括至少两个养殖池,每个养殖池的底部分别设有排污口;高换水率养殖区还包括集污部和进水分配部,集污部设有排污管以及连接排污管的吸污泵,排污管通过吸污泵分别连通排污口和净化养殖区,进水分配部分别连通养殖池和消毒区。本实用新型造价和能耗低,可控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对虾养殖主要有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两种模式,工厂化主要以车间虾池养殖为主,投资大,养殖环境可控性好,成功率高。池塘养殖可控性不如工厂化养殖,但由于投资小,技术门槛低,是目前的主流养殖方式。
池塘养殖按进排水条件不同,可分为土塘养殖、高位池养殖;按养殖方式划分,又分为粗养、精养、混养三种方式。其中粗养和精养都是养殖单一品种,混养则有鱼虾混养、虾蟹贝混养等多种方式。池塘养殖系统通常根据自然条件进行给排水设计,采用大排大放的方法来养殖,无法对养殖尾水、残饵、粪便进行综合利用。一些采用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法(IMTA,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的设施化养殖系统,由于系统内功能模块多,使用泵的数量较多,能耗高、控制复杂,不利于降低成本和生产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型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巧妙布局和功能区液位差的设计,最少只用一台吸污泵就能实现系统的水循环,减少造价和能耗,系统控制简单;通过合理划分功能区,将需要高换水率、高蛋白饲料的养殖品种和普通品种分开,有利于减少不同养殖品种间的生产干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残饵、粪便利用率,改善水质,提高水循环利用率。通过不同功能区的水力停留时间的优化,充分利用养殖空间产能,发挥动物、植物、微生物在残饵粪便利用和水质净化中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节能型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净化养殖区(1)、植物净化区(2)、消毒区(4)和高换水率养殖区(3),高换水率养殖区(3)采用物理材料与其他区域进行空间分隔;
高换水率养殖区(3)包括至少两个养殖池(5),每个养殖池(5)的底部分别设有排污口(6);高换水率养殖区(3)还包括集污部(7)和进水分配部(8),集污部(7)设有排污管(10)以及连接排污管(10)的吸污泵(9),排污管(10)通过吸污泵(9)分别连通排污口(6)和净化养殖区(1),进水分配部(8)分别连通养殖池(5)和消毒区(4)。
优选地,养殖池(5)围绕集污部(7)设置,集污部(7)还包括吸污井(71)和吸污管(72),吸污管(72)分别连通吸污井(71)和排污口(6);进水分配部(8)包括环绕吸污井(71)设置的环形进水分配井(81)和进水管(82),环形进水分配井(81)分别连通各养殖池(5),进水管(82)分别连通环形进水分配井(81)和消毒区(4)。
优选地,养殖池(5)并列设置,集污部(7)和进水分配部(8)分别设在高换水率养殖区(3)的两侧;集污部(7)包括设在养殖池(5)底部的分支污管(73)以及设在高换水率养殖区(3)侧边的集污总管(74)和集污槽(75),各排污口(6)分别通过分支污管(73)连通集污总管(74),集污总管(74)还连通集污槽(75);进水分配部(8)包括进水总管(83)和进水支管(84),进水总管(83)的一端连通消毒区(4),另一端分别通过进水支管(84)连通各养殖池(5)。
优选地,采用变频控制吸污泵(9)的流量和吸污井(7)的液位,各养殖池(5)因排污口(6)与集污部(7)相连通而保持相同液位;吸污管(72)或分支污管(73)的管径保持相差≦10%;吸污管(72)或分支污管(73)的长度保持相差≦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市巨洋农牧有限公司,未经南宁市巨洋农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654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冻结鱼块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市政工程用抗压复合排水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