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破碎防自动分级的筒仓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64387.8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13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邹焱;郁盛强;李素贞;方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益海嘉里(武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08 | 分类号: | B65D88/08;B65D9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43004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破碎 自动 分级 筒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破碎防自动分级的筒仓,所述的筒仓包括立式筒体和自上而下设置于所述的立式筒体内部的多层自溜槽,所述的多层自溜槽呈折线型设置,每层所述的自溜槽具有25°~35°的倾斜角,每层所述的自溜槽的槽口距所述的立式筒体的竖直边缘30~45cm,每层自溜槽设有多级重力隔板,且每级重力隔板重量高于单位时间进料物料重量,有效阻挡物料沿溜槽自由重力下滑,增加破碎几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破碎防自动分级的筒仓,能够很大幅度降低油料破碎,同时无自动分级现象,无其他能耗增加的问题,提高了加工油料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加工领域,具体指一种防破碎防自动分级的筒仓。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粮食大国,粮食涉及国民民生,是国民大计。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对人体营养与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追求不再仅仅是温饱,对风味、营养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浓香植物油如花生油、菜籽油等因其独特的风味备受消费者青睐,且营养丰富,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在浓香植物油加工过程中,筛选清理是关键工序,目前粮食存储设施主要是浅圆仓和立筒仓,其主要特点是装粮高度高、占地面积小、机械化程度高,但是,当今粮食入仓工艺及相关设备的原因,粮食进仓库后,会出现粮食的不同比重以及杂质的自动分级现象,给粮食的长期储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同时对于油脂加工,特别是风味油脂的加工,破碎的粮食及自动分级引起的粮食不均匀给加工带来了很大挑战。
然而,针对暂存仓的问题,王永昌等研究了浅圆仓粮食入仓自动分级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研究指出,浅圆仓的进粮食单点进料,杂质不能分散而集中在进料区,而平房仓采用移动机械进仓,在进仓作业中移动机械不断变动位置,因而不会产生自动分级。(王永昌等.浅圆仓粮食入仓自动分级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J]粮食储藏,2010,3:28-29.)。张文纯等研究了通过对浅圆仓配套提升机的技术改造解决收储东北玉米进仓破碎问题中指出,使用加装调频器降低提升机的线速度,即采用超低速提升机的技术改造降低玉米进仓破碎问题(张文春等. 通过对浅圆仓配套提升机的技术改造解决收储东北玉米进仓破碎问题[J]工艺设备,2009,1: 21-22.)。但这些报道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破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暂存筒仓,同时解决了粮食破碎及自动分级的情况,提高油脂加工油品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的防破碎防自动分级的筒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破碎防自动分级的筒仓,所述的筒仓包括立式筒体和自上而下设置于所述的立式筒体内部的多层自溜槽,所述的多层自溜槽呈折线型设置,每层所述的自溜槽具有25°~35°的倾斜角,每层所述的自溜槽的槽口距所述的立式筒体的竖直边缘30~45cm。
较佳地,每层所述的自溜槽具有25°的倾斜角,每层所述的自溜槽的槽口距所述的立式筒体的竖直边缘30cm。
较佳地,所述的立式筒体的底部为锥形底部。
较佳地,每层所述的自溜槽设有数级重力隔板,每级重力隔板的重量设置成高于单位时间进料物料重量。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破碎防自动分级的筒仓,能够很大幅度降低油料破碎,同时无自动分级现象,无其他能耗增加的问题,提高了加工油料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破碎防自动分级的筒仓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破碎防自动分级的筒仓的俯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做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益海嘉里(武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未经益海嘉里(武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643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极耳、电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 下一篇:一种无人机信息化远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