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极耳、电极片及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64106.9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6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黎学贤;韩冰;纪荣进;郑明清;陈杰;杨山;李载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王滔 |
地址: | 516100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极 锂离子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极耳,包括第一极耳部和与所述第一极耳部连接的第二极耳部,所述第二极耳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极耳部的宽度,所述第二极耳部的厚度小于第一极耳部的厚度,所述第一极耳部与所述第二极耳部两者的同一侧在同一平面β上,所述第一极耳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极耳部的上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极耳的宽度和厚度设置,使得极耳的厚度满足小于极片的涂覆厚度的要求,同时亦保证极耳的宽度保持在预留的空箔区内,而不至于因极耳的宽度过大进而影响了其他电子元件的分布。解决了目前极耳厚度过厚不仅影响电池的外观且降低了电池能量密度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极耳、电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极耳是锂离子电池必不可少的一种组件,主要是将电芯中的正负极引出作为正负两极的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极耳包括极耳金属带,极耳金属带的一端与电池壳体内的极片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电池壳体外。为了满足电芯的快充要求,需要极耳满足特定的载流能力。因此,常规的极耳金属带设计厚度通常会超过极片的涂覆厚度,但极耳厚度的增加势必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而如果想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直接降低极耳的厚度又会影响极耳的载流能力,且会增加极耳周围的产热;另外极耳厚度的降低往往会增加极耳的宽度,如此又会导致极耳的宽度过大,在电池中占据的空间过宽从而影响其他电子元件的布局问题。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极耳,在满足载流能力的同时降低极耳的厚度,使得极耳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极片涂覆的厚度,以使电芯更加平整,从而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极耳,包括第一极耳部和与所述第一极耳部连接的第二极耳部,所述第二极耳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极耳部的宽度,所述第二极耳部的厚度小于第一极耳部的厚度,所述第一极耳部与所述第二极耳部两者的同一侧在同一平面β上,所述第一极耳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极耳部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极耳,在保证极耳载流能力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极耳与极片连接处的厚度,同时增大该处的宽度,但保证增大的宽度仍限制在预留的空箔区范围内,可参见以下的极耳载流能力的公式计算得到极耳的宽度和厚度。由极耳载流能力的计算公式可知,极耳的载流能力与极耳的长度无关,只能极耳的宽度和厚度有关,因此可通过改变极耳的厚度和宽度设置,使得极耳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极片的涂覆厚度,以使得电芯更加平整而不因极耳的厚度影响了电池的厚度,从而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极耳载流能力公式:
其中:I为极耳的载流能力;
B为极耳的宽度,单位为mm;
t为极耳的厚度,单位为μm;
Po---电阻比;
α---电阻温度系数;
h---散热系数;
T---极片温度与常温之间温差。
优选的,所述第一极耳部的左侧与所述第二极耳部的左侧在同一平面上。即是将第一极耳部的左侧与第二极耳部的左侧连接设置,呈“L”型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极耳部的右侧与所述第二极耳部的右侧在同一平面上。即是将第一极耳部的右侧与第二极耳部的右侧连接设置,为“L”型的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641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仪表显示功能的方向盘
- 下一篇:防破碎防自动分级的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