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却螺母套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62670.7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45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卓义滨;黄伟涛;唐朝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扬森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25/20 | 分类号: | F16H25/20;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刘建科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螺母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螺母套,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筒固定套接于外套筒的套孔内,所述内套筒的外壁与外套筒的内壁共同围合形成环形的冷却腔,围合形成冷却腔的内套筒的外壁和/或外套筒的内壁上设有凹陷的螺旋导向槽,所述外套筒上设有贯穿至冷却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布于螺旋导向槽的两侧。装配时,直接将螺母套设于内套筒的套孔内,使该冷却螺母套与螺母固接成一体,螺母与丝杆相对运动产生的热量经由螺母传递至冷却螺母套上,冷却液由进液口流入冷却腔,将冷却螺母套上的热量带走,再经出液口流出;同时,螺旋导向槽能够带动冷却液形成周向旋转的水流,与冷却腔的内壁充分接触,散热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冷却螺母的冷却螺母套。
背景技术
丝杆螺母与丝杆的配合是将回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组合部件,在现有设备中运用广泛。在实际运用中,丝杆螺母与丝杆之间会涂覆润滑油以减小摩擦力,使运动更顺畅,减少摩擦产生的热量。但是,随着连续作业的时间加长,丝杆螺母与丝杆相对运动产生的热量会越积越多,热量不及时散出会导致生产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为防止热量过高,现有技术中只能采用间歇式作业进行自行散热或者增加风扇等外部散热装备进行辅助散热;前者作业效率受影响,后者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且散热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小、冷却效果好的冷却螺母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冷却螺母套,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筒固定套接于外套筒的套孔内,所述内套筒的外壁与外套筒的内壁共同围合形成环形的冷却腔,围合形成冷却腔的内套筒的外壁和/或外套筒的内壁上设有凹陷的螺旋导向槽,所述外套筒上设有贯穿至冷却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布于螺旋导向槽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设置于外套筒的相对侧。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筒的内壁凹陷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内套筒的外壁共同围合形成环形的冷却腔,所述螺旋导向槽开设于环形凹槽的槽底。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筒的外壁或外套筒的内壁在冷却腔的外侧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套接有密封圈,内套筒的外壁和外套筒的内壁通过密封圈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筒的第一端径向向外延伸有抵触部,所述内套筒通过抵触部抵触于外套筒的第一端,所述抵触部与相抵靠的外套筒的第一端上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并通过固定件穿设于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内实现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筒的第一端径向向外延伸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凸出于所述内套筒的抵触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的侧壁上开设有沿外套筒轴向方向延伸的限位缺口。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装配时,直接将螺母套设于内套筒的套孔内,使该冷却螺母套与螺母固接成一体,螺母与丝杆相对运动产生的热量经由螺母传递至冷却螺母套上,冷却液由进液口流入冷却腔,将冷却螺母套上的热量带走,再经出液口流出;同时,冷却腔内形成的螺旋导向槽能够带动冷却液形成周向旋转的水流,与冷却腔的内壁充分接触,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冷却螺母套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冷却螺母套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冷却螺母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扬森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扬森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626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除甲醛颗粒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轴承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