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景区用的挡土墙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61982.6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2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嘉誉诚建设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A47C1/00;A47C7/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景区 挡土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景区用的挡土墙,包括墙身,墙身具有墙面,墙面上设置有第一踩台、第二踩台及坐台,第一踩台、第二踩台及坐台与墙身一体式建造,第一踩台及第二踩台上远离墙面的一侧设有扶手,坐台上远离墙面的一侧设有护栏,护栏上设有照明组件,照明组件包括照明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景区用的挡土墙,旨在提高景区空间资源利用率,增加挡土墙功能,缓解游客无处歇脚的状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挡土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景区用的挡土墙。
背景技术
在依山而建的景区常常设置有用于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挡土墙。现有的挡土墙形式及功能单一,例如公告号为CN208039302U的中国专利,包括墙体和地基,其中墙体和地基一体式连接,墙体的顶端设有水平延伸部,地基的底部设有竖直延伸部,若设置在景区中,占用景区空间资源多,与此同时,景区中常常出现休息点的数量设置无法满足需求,游客无处歇脚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景区用的挡土墙,旨在提高景区空间资源利用率,增加挡土墙功能,缓解游客无处歇脚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景区用的挡土墙,包括墙身,墙身具有墙面,其特征在于:墙面上设置有第一踩台、第二踩台及坐台,第一踩台、第二踩台及坐台与墙身一体式建造,第一踩台及第二踩台上远离墙面的一侧设有扶手,坐台上远离墙面的一侧设有护栏,护栏上设有照明组件,照明组件包括照明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游客可依次踩踏第一踩台和第二踩台,在坐台上坐下休息,在夜间打开照明灯,使游客能够看清挡土墙样貌,方便游客落座休息,由此提高景区空间资源利用率,增加挡土墙功能,缓解游客无处歇脚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踩台、第二踩台及坐台呈阶梯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游客踩踏第一踩台与第二踩台上行落座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踩台与第二踩台各具有两个,分别对称于坐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游客可以从坐台两边落座,空间利用率更高,并且通过对称设置提高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踩台、第二踩台及坐台的竖直投影位于墙身竖直投影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踩台、第二踩台及坐台的竖直投影位于墙身竖直投影内,单向道上的游客行走时不会与第一踩台、第二踩台或坐台发生碰撞,提高合理性与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踩台与第二踩台上表面设有防滑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凸起来增加踩踏第一踩台和第二踩台时的摩擦力,提高踩踏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扶手包括立杆与扶杆,扶杆上表面设置有粗糙纹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握扶手上行或下行时,手与扶手间的摩擦力更大,防止手部打滑,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扶手与护栏使用木质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扶手与护栏使用木质材料,提高了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土墙上设置有排水槽,排水槽上端开设有排水孔,排水槽下端延伸至墙趾与路面的交界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身背面的积水将从排水孔流出并延排水槽流下,最终流入路面上的排水机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下有益技术效果:
1.提高景区空间资源利用率,增加挡土墙功能,缓解游客无处歇脚的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嘉誉诚建设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嘉誉诚建设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619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