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剪刀控制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61927.7 | 申请日: | 2019-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6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国;黄凤佳;胡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国裕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B26B1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泰正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5 | 代理人: | 缪太清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剪刀 控制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电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动剪刀控制电路,用于解决现有电动剪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其包括中央控制单元MCU、开关触发检测电路、剪刀刀口闭合位置检测电路、剪刀刀口张开位置检测电路,三个电路连接MCU,分别具有第一霍尔传感器及第一开关、第二霍尔传感器及第二开关、第三霍尔传感器及第三开关,每个开关安装在相应位置,每个霍尔传感器连接到对应的开关并检测对应开关的开闭状态,并将检测到对应的开关信号发送给MCU。MCU依据收到的信号判断电动剪刀的工作状态,如果MCU判断电动剪刀处于异常工作状态,则发出强制断电指令。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达到减少电动剪刀的异常动作,为电动剪刀和使用者提供保护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电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动剪刀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现如今,电动剪刀因其便捷省力的特点已经被广泛使用在生产生活中,例如庭木的修剪、剪枝、果树的修剪、园艺工作、产品包装的修剪以及工业生产等之中。
在现有技术中,电动剪刀是以电动机作为动力,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工作头进行剪切作业的手持式电动工具,由电动机、减速箱、偏心轴-连杆机构、开关、不可重接插头和刀具等组成。
但电动剪刀在使用时,容易产生剪刀刀口进行使用者未意图的动作的可能性,例如:使用者拉动触发器,但是刀口不进行闭动作,或者触发器已经返回但是马达仍然旋转剪刀仍在工作等。如此便会给电动剪刀或者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便是根据上述课题完成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动剪刀控制电路,目的是减少电动剪刀的异常动作,为电动剪刀和使用者提供保护。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动剪刀控制电路,包括:
中央控制单元MCU,用以接收信号并作出指令;
开关触发检测电路,其连接MCU,且具有第一霍尔传感器及第一开关,第一开关安装于电动剪刀触发器位置,供用户在待机状态下触发电动剪刀的马达动作,第一霍尔传感器连接到第一开关并检测第一开关的开闭状态,并将检测到的第一开关信号发送给MCU;
剪刀刀口闭合位置检测电路,其连接到MCU,并具有第二霍尔传感器及第二开关,第二开关安装于电动剪刀的刀口闭合位置,第二霍尔传感器连接到第二开关并检测所述第二开关的开闭状态,并将检测到的第二开关信号发送给MCU;
剪刀刀口张开位置检测电路,其连接到MCU,并具有第三霍尔传感器及第三开关,第三开关安装于电动剪刀的刀口张开位置,第三霍尔传感器连接到第三开关并检测第三开关的开闭状态,并将检测到的第三开关信号发送给MCU;
在MCU收到第一开关信号为低电平而第二开关信号或第三开关信号交替处于高电平及低电平时,MCU判断电动剪刀异常工作,并发出强制断电指令;
在MCU收到第一开关信号为高电平而第二开关信号或第三开关信号持续处于高电平或低电平时,MCU判断电动剪刀异常工作,并发出强制断电指令。
进一步地,开关触发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及第二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串联,第一电容的一端与第一电阻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第二电阻连接,另一端接地。
优选的,第一电阻R1阻值大小为10千欧,第二电阻R2阻值大小为1千欧,第一电容C1为100nF的瓷片电容,第二电容为100nF的瓷片电容。
进一步地,剪刀刀口闭合位置检测电路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串联,第三电容的一端与第三电阻连接,另一端接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第四电阻连接,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国裕智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国裕智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619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