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木结构建筑的底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61892.7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5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武一;董春郁;杨长庆;于成江;崔爱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00 | 分类号: | E02D27/00;E02D3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王红艺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结构 建筑 底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结构建筑的底部结构,包括:预埋有多个地脚螺栓的混凝土基础,地脚螺栓的顶部凸伸出混凝土基础;铺设于混凝土基础上的防潮垫;设于防潮垫上的底梁板,底梁板设有供地脚螺栓穿设的第一通孔;立设固定于底梁板的木墙;设于底梁板和木墙的夹角处的抗拔板,抗拔板部分贴设固定于木墙,抗拔板部分贴设于底梁板且设有供地脚螺栓穿设的第二通孔,通过地脚螺栓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采用螺母螺合于地脚螺栓且压紧于底梁板实现固定。通过设防潮垫和底梁板将木墙和混凝土基础隔离开,避免木墙底部受潮受损。通过预埋的地脚螺栓以及抗拔板实现木墙和混凝土基础的拉结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木结构建筑的底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一般使用木桩作为建筑的基础。木桩在较潮湿的土壤内极易腐败,就算对木桩进行防腐处理,也难以作为地下结构的施工主材,而且木桩承载能力有限、抗震能力有限、自重轻稳定性差,无法满足现代住宅的高标准需求。所以现代木结构住宅的地下基础一般使用混凝土结构。这就需要将木结构建筑的木墙和混凝土基础进行固定,但是木墙和混凝土基础接触的根部容易受潮腐蚀损坏,且现有的连接固定方法,木结构稳定性较差,影响木结构建筑整体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木结构建筑的底部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木墙和混凝土基础接触的根部容易受潮腐蚀损坏的问题,显著提高木结构的稳定性。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木结构建筑的底部结构,包括:
预埋有多个地脚螺栓的混凝土基础,所述地脚螺栓的顶部凸伸出所述混凝土基础;
铺设于所述混凝土基础上的防潮垫;
设于所述防潮垫上的底梁板,所述底梁板设有供所述地脚螺栓穿设的第一通孔;
立设固定于所述底梁板的木墙;以及
设于所述底梁板和所述木墙的夹角处的抗拔板,所述抗拔板部分贴设固定于所述木墙,所述抗拔板部分贴设于所述底梁板且设有供所述地脚螺栓穿设的第二通孔,通过所述地脚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并采用螺母螺合于所述地脚螺栓且压紧于所述底梁板实现固定。
本实用新型木结构建筑的底部结构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木结构建筑的底部结构通过设置防潮垫和底梁板将木墙和混凝土基础隔离开,避免木墙底部受潮受损。通过预埋的地脚螺栓以及抗拔板实现木墙和混凝土基础的拉结固定,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木墙和混凝土基础接触的根部容易受潮腐蚀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木结构建筑的底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木墙的相对两侧贴设有一对封板,一对所述封板的底部贴设固定于所述底梁板。
本实用新型木结构建筑的底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封板和所述底梁板通过螺纹钢钉固定,所述封板和所述木墙通过螺纹钢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木结构建筑的底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抗拔板通过铁钉和所述木墙固定。
本实用新型木结构建筑的底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立设于所述底梁板且连接于所述木墙的木柱;以及
设于所述底梁板和所述木柱的夹角处的柱抗拔板,所述柱抗拔板部分贴设固定于所述木柱,所述柱抗拔板部分贴设于所述底梁板且设有供所述地脚螺栓穿设的柱第二通孔,通过所述地脚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柱第二通孔并采用螺母螺合于所述地脚螺栓且压紧于所述底梁板实现固定。
本实用新型木结构建筑的底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柱抗拔板通过柱钢钉和所述木柱固定。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618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柱箍筋绑扎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