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NB-iot和lora混合组网的基坑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60767.4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16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罗锦华;李田;杨鹏;杨学军;余锦洲;欧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工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17/0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6 | 代理人: | 唐敏;江文鑫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nb iot lora 混合 组网 基坑 监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监测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NB‑iot和lora混合组网的基坑监测系统,包括:第一采集点,所述第一采集点设于基坑浅部;NB‑iot基站,所述第一采集点与所述NB‑iot基站通过NB‑iot蜂窝网络无线通讯。第二采集点,所述第二采集点设于基坑深部;lora网关,所述第二采集点与所述lora网关通过Lora组网无线通讯;云端服务器,所述NB‑iot基站与云端服务器连接,所述lora网关与云端服务器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给出的NB‑iot和lora混合组网的基坑监测系统,既能够实现数据的高效稳定的传输,又无需过高成本,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基坑监测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NB-iot和lora混合组网的基坑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空间制约,地下空间的开发强度越来越高,基坑等地下工程深度和规模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基坑监测由人工监测逐步转变为基于无线采集的自动化监测,通过相应的传感器将测得的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可通过无线传输至中央控制管理系统实现监测。
目前,基坑自动化监测主要采用基于GPRS和4G网络或有线网络通讯的方式。
但是,通过GPRS和4G网络的通讯方式,功耗及成本高,且对于深度较大的或有遮挡的半隐蔽工程,通讯网络不稳定;而通过有线网络的通讯方式,则需要大量布线,维护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NB-iot和lora混合组网的基坑监测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讯网络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NB-iot和lora混合组网的基坑监测系统,包括:
第一采集点,所述第一采集点设于基坑浅部;
NB-iot基站,所述第一采集点与所述NB-iot基站通过NB-iot蜂窝网络无线通讯。
第二采集点,所述第二采集点设于基坑深部;
lora网关,所述第二采集点与所述lora网关通过Lora组网无线通讯。
云端服务器,所述NB-iot基站与云端服务器连接,所述lora网关与云端服务器连接。
可选的,所述NB-iot基站通过NB-iot核心网与云端服务器连接,所述NB-iot基站与所述NB-iot核心网通过TCP/IP协议技术无线通讯。
可选的,所述lora网关与所述云端服务器通过GPRS无线通讯。
可选的,所述lora网关设于地表。
可选的,所述第一采集点设于地表以及基坑周边既有建筑。
可选的,所述第一采集点包括第一采集器和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采集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采集点设于基坑的侧壁以及基坑的底壁。
可选的,所述第二采集点包括第二采集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采集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NB-iot和lora混合组网的基坑监测系统,通过将NB-iot和lora混合组网,第一采集点和第二采集点功耗低,成本低,且无需布局线缆,第二采集点的数据传输即使在深度较大有遮挡的深坑也能够实现稳定传输。该NB-iot和lora混合组网既能够实现数据的高效稳定的传输,又无需过高成本,便于推广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讯网络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NB-iot和lora混合组网的基坑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工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工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607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卷发棒
- 下一篇:多用途发热脉冲式腰部腹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