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污染清淤泥驳船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59721.0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2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柯友青;易聪;张燊;曹一多;郭松伟;付仕豪;沈浩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28 | 分类号: | B63B35/28;B63B25/00;C02F11/121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染 淤泥 驳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污染清淤泥驳船,包括泥斗(1)、抽排系统(2)、带有动力系统(31)的泥驳船本体(3)和泥仓(4);若干个泥仓(4)设置在泥驳船本体(3)内,抽排系统(2)设置在泥仓(4)的底部;泥斗(1)匹配放置在泥仓(4)内,泥斗(1)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吊环(11),泥斗(1)通过起吊设备(5)经吊环(11)吊运至陆上的运输车(6)或卸泥池;泥斗(1)的底部间隔设有若干个滤水孔(12),泥斗(1)内底泥中的水分通过若干个滤水孔(12)进入泥仓(4)内并通过抽排系统(2)排出。本实用新型能减少运输的底泥体积,避免卸泥到河涌内,减少二次污染的影响,降低施工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上挖机河涌清淤用运输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防污染清淤泥驳船。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各地政府对城市内河涌水环境质量越来越关注,河涌清淤成为了一种清除内源污染消除底泥的有效方式。目前,河涌清淤常采用水上挖机式施工,其配属的运输底泥的泥驳船一般为开底式结构,装运底泥后运输至河涌集中点卸泥,再经过挖机等方式转挖至岸上。
现有技术的泥驳船在运输时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泥水混合,降低了运输效率,增加了运输成本;二是需要卸泥二次转运,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污染清淤泥驳船,能减少运输的底泥体积,避免卸泥到河涌内,减少二次污染的影响,降低施工风险。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污染清淤泥驳船,包括泥斗、抽排系统、带有动力系统的泥驳船本体和泥仓;若干个泥仓设置在泥驳船本体内,抽排系统设置在泥仓的底部;泥斗匹配放置在泥仓内,泥斗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吊环,泥斗通过起吊设备经吊环吊运至陆上的运输车或卸泥池;泥斗的底部间隔设有若干个滤水孔,泥斗内底泥中的水分通过若干个滤水孔进入泥仓内并通过抽排系统排出。
所述的泥斗的底部内壁上铺设过滤布,过滤布完全覆盖在若干个滤水孔。
所述的泥斗的外壁顶部设有横槽,泥仓的顶部设有与横槽相匹配的凸缘,使泥斗与泥仓卡接固定。
所述的抽排系统包括排水泵和连接管道,排水泵设置在泥仓的底部,连接管道的一端连接在排水泵的排水口上,连接管道的另一端延伸到泥驳船本体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解决了泥驳输送底泥至处理厂过程中的二次卸挖及减少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的影响;同时可有效减少底泥体积,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可泥水过滤分离的泥斗结构,可有效去除多余水分,且保持泥浆不泄漏,可减少河涌清淤底泥10%以上的运输量。
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可吊装的泥斗结构,通过吊车可以直接从泥驳船上将泥斗吊运至陆上运输车或卸泥池,无需卸运到河涌集中点再次挖机转挖。
本实用新型能通过泥斗实现泥水分离,减少运输的底泥体积且泥浆不泄漏;同时通过吊运的方式运输泥浆,避免卸泥到河涌内,减少二次污染的影响,降低施工风险,适合水上挖机河涌清淤时底泥的水上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污染清淤泥驳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污染清淤泥驳船中泥斗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污染清淤泥驳船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1泥斗,11吊环,12滤水孔,13过滤布,14横槽,2抽排系统,21离心泵,22连接管道,3泥驳船本体,31动力系统,4泥仓,5起吊设备,6运输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59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立体绣面料的绣花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风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