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59423.1 | 申请日: | 2019-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35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震寰;吴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震寰 |
| 主分类号: | A61G5/12 | 分类号: | A61G5/12 |
| 代理公司: | 合肥昕华汇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6 | 代理人: | 孙怀香 |
| 地址: | 71008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临床 肢体 抬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包括椅子,其特征在于:U形杆的两个长杆分别穿过所述椅子,所述U形杆的两个长杆一端分别固定连接矩形滑槽的一端,所述矩形滑槽的上侧设置有摆位机构。本实用新型涉及下肢体抬高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有利于实现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肢体抬高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
背景技术
患者在做完下肢手术后,或下肢创伤,血液会在下肢深静脉瘀滞,阻塞静脉,会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以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目前,临床上抬高下肢常用到海绵垫或橡胶垫,由于海绵垫或橡胶垫的外形比较固定,不能满足不同身高、体位的需要,采用这种方式时,患者下肢容易滑落,不能保持下肢被抬高的状态,影响血液循环效果。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有利于实现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包括椅子,其特征在于:U形杆的两个长杆分别穿过所述椅子,所述U形杆的两个长杆一端分别固定连接矩形滑槽的一端,所述矩形滑槽的上侧设置有摆位机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摆位机构包括螺杆一,所述螺杆一设置在所述矩形滑槽内,所述螺杆一的一端铰接所述矩形滑槽的一端,所述螺杆一铰接所述矩形滑槽的另一端,所述螺杆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一的中心,所述矩形滑槽内设置有支撑杆的一端,所述螺杆一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杆内设置有螺杆二,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转盘二,所述转盘二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二,所述螺杆二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板的下侧中心,所述支撑板的上侧固定连接对称的方板的一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板的上侧中心固定连接十字滑槽,所述十字滑槽的一侧设置有一组均匀排布的圆孔,所述十字滑槽内设置有十字滑块,所述十字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方板二的一端,所述方板二的上部螺纹连接螺栓,所述螺栓匹配所述圆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十字滑块的上侧铰接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弧形板的下侧中心,所述弧形板的上部固定连接对称的圆杆,对称的所述圆杆分别铰接所述方板的上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椅子的两个竖板分别对应所述U形杆的长杆螺纹连接顶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装置有U形杆,能够实现弧形板的前后移动,有效的适应不同患者的腿部长度;
(2)本装置有矩形滑槽,能够实现弧形板的左右移动,有效的根据左右腿的位置移动弧形板;
(3)本装置有螺杆二,能够实现弧形板的上下移动,有效的将弧形板抬高不同高度;
(4)本装置有十字滑槽,能够实现弧形板的摆动,有效的将弧形板摆动合适的角度,提高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有利于实现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震寰,未经李震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594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