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共享充电宝用的充电锁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56007.6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00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欧应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如金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3/00 | 分类号: | E05B73/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田小伟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享 充电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共享充电宝使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共享充电宝用的充电锁紧机构,其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并用于供共享充电宝容置的充电腔室以及设置于壳体内并用于对共享充电宝进行锁紧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壳体内并用于对共享充电宝进行锁紧的锁紧件及用于挡止锁紧件转动的挡止组件,所述锁紧件设置有用于插设于共享充电宝上的凹槽内的锁钩和用于与共享充电宝抵触并推动锁紧件靠近共享充电宝转动的推动杆。本实用新型采用锁紧件与挡止组件的机械传动配合,代替了现有的电缸、气缸或者弹簧的驱动方式,该结构体积较小,占用空间较小,由此使得充电锁紧机构的整体结构更为简单紧凑,适于共享充电宝储存充电设备的小型化的生产制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共享充电宝使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共享充电宝用的充电锁紧机构。
背景技术
充电宝又称为移动电源,其自身具备储电功能,可以通过数据线直接给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相机等充电,携带方便,使用较为普及。在一些公共场所,人们有时需要临时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随之,共享充电宝应运而生,而共享充电宝需要充电宝存取柜进行储放并充电。在共享充电宝放进充电宝存取柜内进行充电时,充电宝存取柜内的充电锁紧机构便对共享充电宝进行锁紧并充电。
现今的充电锁紧机构包括活动设置在充电宝存取柜内锁紧件和驱动锁紧件突伸进共享充电宝的凹槽内的电缸、气缸或者弹簧等,但是,该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电缸和气缸的存在体积大,占用空间较大,且噪音大、功耗多的问题;第二、弹簧在使用久了之后就会容易失去弹性,使得锁紧件会出现失效的现象。该缺陷十分明显,亟需一种有效地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运行稳定可靠,体积较小,且功耗低的充电锁紧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共享充电宝用的充电锁紧机构,其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并用于供共享充电宝容置的充电腔室、设置于壳体内并用于对共享充电宝进行锁紧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壳体内并用于对共享充电宝进行锁紧的锁紧件及用于挡止锁紧件转动的挡止组件,所述锁紧件设置有用于插设于共享充电宝上的凹槽内的锁钩和用于与共享充电宝抵触并推动锁紧件靠近共享充电宝转动的推动杆。
其中的,所述挡止组件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记忆合金线和设置于述壳体内远离锁紧件的一端的固定座,所述记忆合金线的一端与锁紧件连接,记忆合金线的另一端与固定座连接;所述记忆合金线的两端分别与外界的电源的正负极连接。
其中的,所述挡止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壳体内并用于挡止锁紧件转动的挡止件、设置于壳体内并用于驱动挡止件始终与锁紧件抵触以挡止锁紧件转动的驱动件、设置于壳体内的记忆合金线以及设置于述壳体内远离锁紧件的一端的固定座,所述记忆合金线的一端与挡止件连接,记忆合金线的另一端与固定座连接;所述记忆合金线的两端分别与外界的电源的正负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靠近挡止件的一端设置有挡止钩,所述挡止件靠近锁紧件的一端设置有钩头及与挡止钩相配合的钩槽,所述挡止钩与钩头均设有相互抵触配合的过渡弧面。
其中的,所述锁紧装置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锁紧装置分别位于充电腔室的两侧。
其中的,所述充电锁紧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充电腔室的底部并用于为充电腔室内所承放的共享充电宝提供弹力的辅助弹料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弹料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壳体内并突伸至充电腔室内的推料杆、设置于壳体内并用于支撑推料杆的支撑座以及套设于推料杆外的第一弹簧,所述推料杆外凸设有环块,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环块抵触,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座抵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如金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如金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560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