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深度处理脱氮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55001.7 | 申请日: | 2019-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1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吕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兴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2 | 代理人: | 丁骞 |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深度 处理 系统 | ||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脱氮系统,包括缺氧池、脱氮仓、曝气冲洗器、藻类膜生物反应器;所述缺氧池的一侧连接脱氮仓的一侧,脱氮仓的另一侧连接澄清仓的一侧,澄清仓的另一侧连接藻类膜生物反应器;所述曝气冲洗器设置在脱氮仓内,曝气冲洗器通过管道分别连接臭氧发生器和变频鼓风机,脱氮仓的底部通过排污管连接废料池;所述澄清仓的外侧分别设有中央集控器和氮检测仪,氮检测仪分别有探测头连接脱氮仓和藻类膜生物反应器。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反应效率高,具有较好的脱氮功能;且安装管理较为方便,节约了管理检修的人力,也节约了设备的占地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相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深度处理脱氮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的情况日趋严峻,污水处理与回用的要求日益迫切,传统集中式污水处理由于存在污水收集难、管网投资高、占地面积大、建造周期长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污水处理率和COD减排量,在此情况下,分散式污水处理集成技术设备成为集中式污水处理的有益且必需的补充措施。
废水中的氨氮虽然可采用气提吹脱、离子交换、化学氧化等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处理,但这些方法存在副产物二次污染和效率低等问题。相比之下,生物法是控制水体氨氮污染的较好方法。但是生物法中,无论是传统的硝化-反硝化,还是新型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都需经过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脱除氨氮。而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菌,它具有自养性、好氧性、依附性和产酸性等特点,由于硝化细菌通过氧化无机碳作为唯一的能量来源,所以它的代时长、繁殖速度慢,普通活性污泥中的硝化细菌已经无法解决高浓度以及难去除的氨氮脱除问题。
现有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有的仅采用单一的好氧生化处理工艺,脱氮除磷不理想;有的采用单一曝气方式,能耗偏高;有的采用人工湿地等植物处理法,占地太大,受气候影响,运行不稳定;有的设备集成度不高,处理效果差。
在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处理中,传统的处理工艺(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消毒池)流程较长,占地面积大,而出水水质又不能保证。我国污水处理厂面临着升级改造强化脱氮除磷的需求,A2/O—MBR由于其脱氮除磷效率高和出水水质好的特性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规模化应用。目前国内相关产业公司现有技术主要集中在A/O工艺、A2/O工艺、SBR工艺以及兼氧-MBR等工艺,但大都存在着投资、处理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深度处理脱氮系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深度处理脱氮系统,包括缺氧池、脱氮仓、曝气冲洗器、藻类膜生物反应器;所述缺氧池的一侧连接脱氮仓的一侧,脱氮仓的另一侧连接澄清仓的一侧,澄清仓的另一侧连接藻类膜生物反应器;所述曝气冲洗器设置在脱氮仓内,曝气冲洗器通过管道分别连接臭氧发生器和变频鼓风机,脱氮仓的底部通过排污管连接废料池;所述澄清仓的外侧分别设有中央集控器和氮检测仪,氮检测仪分别有探测头连接脱氮仓和藻类膜生物反应器。
藻类膜生物反应器中有多层不同的藻类混合组合成藻类膜。
优选的,所述脱氮仓内设有脱氮反应器和MBR膜。
优选的,所述中央集控器分别连接控制曝气冲洗器、臭氧发生器、变频鼓风机、脱氮反应器、氮检测仪。
中央集控器能够根据氮检测仪检测的指标分别输出指令控制曝气冲洗器、臭氧发生器、变频鼓风机、脱氮反应器的运作。
污水先进入缺氧池反应,反应完成后输入到脱氮仓进行脱氮处理,再输入到藻类膜生物反应器进行进一步的脱氮处理,氮检测仪实时检测脱氮仓和藻类膜生物反应器,监测脱氮污水是否达标。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反应效率高,具有较好的脱氮功能;且安装管理较为方便,节约了管理检修的人力,也节约了设备的占地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550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