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杯壁溢流式定容杯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53805.3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68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谷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谷天宇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张祥军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溢流 式定容杯 | ||
一种杯壁溢流式定容杯,包括烧杯和定容管,所述定容管为半圆柱体,镶嵌于烧杯的外壁上,定容管上设有标定刻度线;烧杯被定容管包覆的杯壁处设有溢流孔,溢流口位于刻度线上方,使烧杯内与定容管连通;所述刻度线的位置为烧杯中液体满至溢流孔下沿与定容管中液体满至刻度线处时恰好形成的液体固定定容量值,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实验设备进行改造,利用与现行的容量瓶相同的减小视觉误差的原理,保证配制精度的前提下,能够直接利用定容杯溶解溶质,不仅减少了洗涤、转移等操作步骤,简化了配制流程,更有效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在过多操作过程中造成的误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杯壁溢流式定容杯。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仪器——容量瓶,其主体构造是由承载溶液的大容量瓶肚、用于减小视觉误差,较为准确地标定溶液最终体积的细颈、瓶塞三部分连合而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预先在烧杯中溶解溶质,待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将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继续加水至水位接近细颈上方的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由于容量瓶细长瓶颈的限制,不利于搅拌操作的实施,所以不能直接作为溶解溶质的容器,故而使得配制过程中必须借助烧杯,这样便凭空多出了洗涤和转移这两个主要步骤,操作步骤增多,无疑会增加配置过程中诸如溶液溅出、洗涤不干净等不确定因素,使得配制的溶液的实际浓度与理论浓度之间的误差增大。又由于容量瓶瓶颈较细,使得转移和定容操作极为不便,所以,目前通用的容量瓶,在设计上尚且存在诸多不足和较大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杯壁溢流式定容杯。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杯壁溢流式定容杯,包括烧杯和定容管,所述定容管为半圆柱体,镶嵌于烧杯的外壁上,定容管上设有标定刻度线;烧杯被定容管包覆的杯壁处设有溢流孔,溢流口位于刻度线上方,使烧杯内与定容管连通;所述刻度线的位置为烧杯中液体满至溢流孔下沿与定容管中液体满至刻度线处时恰好形成的液体固定定容量值。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孔的下部沿烧杯的杯壁设有导流槽,导流槽延伸至所述定容管的管底。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个混流口设置于烧杯杯壁的溢流孔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孔为尖嘴状,沿烧杯的内壁向外壁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孔沿烧杯的内壁向外壁倾斜的角度为40-60°。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孔的孔径大小为3-5mm。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孔沿烧杯的内壁向外壁倾斜的角度为45°。
进一步的,所述混流口的大小为溢流孔的3倍。
进一步的,所述定容管的上端设有倾倒口,用于溶液定量后从定容杯中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将现有的实验设备进行改造,利用与现行的容量瓶相同的减小视觉误差的原理,保证配制精度的前提下,能够直接利用定容杯溶解溶质,不仅减少了洗涤、转移等操作步骤,简化了配制流程,更有效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在过多操作过程中造成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倾倒口,2-混流口,3-刻度线,4-烧杯,5-溢流孔,6-导流槽,7-定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谷天宇,未经谷天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538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制图测绘实训桌
- 下一篇:远红外线酿汤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