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热型柔性多芯同轴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53404.8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2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旺;江平;黄建卫;王毅;王登峰;邵千俊;高旭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02;H01B7/17;H01B7/29;H01B7/04;H01B7/18;H01B5/08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王宁 |
地址: | 3111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热 柔性 同轴电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热型柔性多芯同轴电缆,包括缆芯、氟树脂绕包带层、第一金属屏蔽层和四氟乙烯丙烯共聚氟橡胶层,缆芯包括抗拉尼龙纤维绳、第一层同轴电线组和第二层同轴电线组,第一层同轴电线组和第二层同轴电线组均由若干同轴电线构成,同轴电线由若干绝缘线芯体同心绞合构成,绝缘线芯体包括内导体、内绝缘层、第二金属屏蔽层和外绝缘层,内导体外径为0.03mm至0.06mm,第一金属屏蔽层和第二金属屏蔽层均为两种不同直径的镀锡铜单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镀锡铜单丝的直径为0.02mm至0.04mm。该电缆兼具高柔韧性和优异的屏蔽性能,符合耐电压、耐热性能要求,实现了细径同轴电缆制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热型柔性多芯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是电线电缆的主要品种之一。在自动化工业生产线上,比如机器人、电子机器等电气连接及控制等都需要应用到柔软性能良好的同轴电缆,在机器人小型化发展趋势下,同轴电缆也同时在向细径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这对同轴电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兼具更好的柔韧性、耐电压性、耐热性及噪音屏蔽性能的同轴电缆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热型柔性多芯同轴电缆,兼具有高柔韧性和优异的噪音屏蔽性能,符合耐电压性、耐热性能要求,实现了细径化同轴电缆制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耐热型柔性多芯同轴电缆,包括缆芯及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氟树脂绕包带层、第一金属屏蔽层和四氟乙烯丙烯共聚氟橡胶层,所述缆芯包括中心部的抗拉尼龙纤维绳及依次围绕在所述抗拉尼龙纤维绳外部第一层同轴电线组和第二层同轴电线组,所述第一层同轴电线组和所述第二层同轴电线组均由若干同轴电线构成,所述同轴电线由若干绝缘线芯体同心绞合构成,所述绝缘线芯体包括内导体及依次包覆在所述内导体外部的内绝缘层、第二金属屏蔽层和外绝缘层,所述内导体外径为0.03mm至0.06mm,所述第一金属屏蔽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屏蔽层均为两种不同直径的镀锡铜单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所述镀锡铜单丝的直径为0.02mm至0.04mm。
作为优选,所述四氟乙烯丙烯共聚氟橡胶层厚度为0.2mm至0.3mm。
作为优选,所述内导体为若干镀锡铜单丝绞合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金属屏蔽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屏蔽层的螺旋角度为25度至40度。
作为优选,所述内绝缘层和所述外绝缘层均为PTFE、PFA、FEP或ETFE绝缘层。
作为优选,所述两种不同直径的镀锡铜单丝的直径比介于0.9至1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内绝缘层的厚度为0.025mm至0.08mm,所述外绝缘层的厚度为0.025mm至0.05mm。
作为优选,所述抗拉尼龙纤维绳的外部包覆有氟树脂包覆层。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层同轴电线组和所述第二层同轴电线组绞合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采用抗拉尼龙纤维绳与第一层同轴电线组和第二层同轴电线组共同绞合形成的缆芯,并外部包覆氟树脂绕包带层、第一金属屏蔽层和四氟乙烯丙烯共聚氟橡胶层形成的该多芯同轴电缆,兼具有更好的柔韧性、耐热性和耐电压特性,易于实现细径化的电缆制作。
2.第一金属屏蔽层和第二金属屏蔽层采用两种不同直径的镀锡铜单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结构,所述镀锡铜单丝的直径为0.02mm至0.04mm,且直径比介于0.9至1之间,有效的减少了金属屏蔽层的编织缝隙,大幅度降低镀锡铜单丝之间产生的摩擦现象,从而提高了噪音屏蔽特性,而且,使得电缆具有更好的柔韧性,也便于实现细径化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534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