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电解电容单三相兼容充电机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52958.6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98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钧;冯颖盈;姚顺;冯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10 | 分类号: | H02J7/10;B60L53/6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林伟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电容 三相 兼容 充电机 控制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无电解电容单三相兼容充电机控制电路,其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交直流转换模块,其中第一交直流转换模块的两个输入端直接连接电网相线和零线,第二和第三交直流转换模块中至少一个模块采用带逆变功能的双向转换模块并且其输入端通过蓄能滤波模块连接电网相线和零线;所述充电机控制电路在三相工作模式时,第二和/或第三交直流转换模块断开蓄能滤波模块;所述充电机控制电路在单相工作模式时,第二和/或第三交直流转换模块连接蓄能滤波模块;本实用新型在满足单三相输入兼容的情况下,不使用电解电容,从而大大提高充电机功率密度,提高充电机寿命,减小充电机体积,同时抑制了输出充电电流纹波,保持了稳定的充电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电解电容单三相兼容充电机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以及控制大气污染的需求,新能源汽车逐渐在市场商用,而电动汽车更是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伴随着续航里程的增加,电动车动力电池容量也在日益增长,为了减少充电等待时间,车载充电机对于高功率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三相输入的高功率充电器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力军。为了保证较低的输出电流纹波,充电机通常会加入大量的铝电解电容用于滤波输入变化的功率。
当前车辆对充电机电源寿命要求越来越长,工作环境越来越恶劣(温度高,振幅大),传统电源里面使用大量的电解电容制约了充电机的寿命。众所周知,电解电容有诸多缺点:体积大,低温容值减少,ESR增大,长时间高温工作电解液干涸失效,寿命低。但当前车辆对充电机电源寿命要求越来越长,工作环境越来越恶劣(温度高,振幅大),传统电源里面使用大量的电解电容制约了充电机的寿命。同时随着半导体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高频、高功率密度充电机成为各个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商追求的重点。例如典型的6.6kW充电机需要约1000uF的电解电容,电解电容体积约占整个充电机单板10%体积。
为了提高功率密度、提高充电机寿命,业内期望去除充电机内部PFC母线电解电容,但这样会导致单相充电时充电纹波电流过大。故此业内亟需开发一种不用电解电容、充电纹波电流小、体积小的高功率密度的单三相兼容充电机控制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无电解电容单三相兼容充电机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无电解电容单三相兼容充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交直流转换模块,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交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分别连接电网三条相线和零线,第一、第二和第三交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并联后连接电池;其中第一交直流转换模块的两个输入端直接连接电网相线和零线,第二和第三交直流转换模块中至少一个模块采用带逆变功能的双向转换模块并且其输入端通过蓄能滤波模块连接电网相线和零线;所述蓄能滤波模块包括选择开关S和电容C,交直流转换模块的一个输入端连接选择开关S静触头,交直流转换模块的另一个输入端接电网零线,选择开关S的第一动触头连接电网相线,选择开关S的第二动触头连接所述电容C的一端,电容C的另一端连接电网零线;所述充电机控制电路在三相工作模式时,选择开关S的静触头和第一动触头闭合;在单相工作模式时,选择开关S的静触头和第二动触头闭合。
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交直流转换模块采用无电解电容的交直流转换模块。
所述电容C采用小容量的薄膜电容或者陶瓷电容。
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模块采用带逆变功能的双向转换模块,其输入端通过蓄能滤波模块连接电网相线和零线:所述第三交直流转换模块采用不带逆变功能的单向转换模块,其输入端直接连接电网相线和零线。
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模块采用带逆变功能的双向转换模块,其输入端通过蓄能滤波模块连接电网相线和零线;所述第三交直流转换模块采用带逆变功能的双向转换模块,其输入端通过蓄能滤波模块连接电网相线和零线。
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模块采用带逆变功能的双向转换模块、或者不带逆变功能的单向转换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529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罐车橡胶拖地带
- 下一篇:一种柔性连接压力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