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轮机流量变化范围大的恒压供油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48671.6 | 申请日: | 2019-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7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贾新旺;刘飞;蔡其波;钱垲亮;王蓬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三研究所无锡分部 |
| 主分类号: | F02C7/22 | 分类号: | F02C7/22;F02C7/232;F02C7/236;F02C9/26;F02C9/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刘洪京 |
| 地址: | 2141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轮机 流量 变化 范围 供油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流量变化范围大的恒压供油系统,该系统由燃油滤器、燃油增压泵、压力表、阀门、燃油压力调节阀、流量计、燃油紧急切断阀等组成。该供油系统将进口燃油分成两支路,两条支路各由燃油增压泵、阀门和压力表构成,呈并联状,可互为备用;系统设置的安全阀可以将燃油压力限定在压力表量程范围内;燃油调节阀的开度由操作台的PID调节器设定,改变回油流量,从而控制燃气轮机进口燃油压力;另外,为应对突发情况,系统还设置了燃油紧急切断阀。本实用新型供油系统结构完整,设计合理,安全可靠,可实现供给燃气轮机大小流量精确测量,并能保证燃气轮机进口燃油压力恒定在允许范围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燃气轮机流量变化范围大的恒压供油系统,属于燃气轮机燃油供给输送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是以空气为介质,靠燃烧燃油产生的高温燃气推动涡轮机械连续做功的大功率、高性能动力机械,其燃油燃烧充分程度直接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经济效率有关。由于燃气轮机不同运行工况,所需燃油流量不同,燃油压力也会随之波动,这会造成燃油供给量不稳定,导致燃气轮机运行不稳定等情况。因此燃气轮机的高效运行需要一套能够在供给燃油流量变化大的情况下,还能保证燃气轮机进口燃油压力恒定的供油系统。
燃气轮机燃油供给系统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燃油的供给状况变化影响,还需要考虑仪器仪表的量程范围以及遇到突发情况,如何快速切断燃油供给,保证设备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气轮机流量变化范围大的恒压供油系统,该系统能够解决由于燃油流量变化时,燃气轮机进口燃油压力随之波动而会引起的运行不稳定问题。另外,该系统还具有增压泵相互切换使用、燃气轮机进口燃油流量测量、紧急切断燃油供给等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燃气轮机流量变化范围大的恒压供油系统,包括进口燃油管路、出口燃油管路、第一回油管路,第二回油管路以及在管路上安装的阀门、滤器、安全阀、流量计、燃油调节阀、燃油紧急切断阀等。
进一步地,所述燃气轮机流量变化范围大的恒压供油系统,是将通过进口燃油管路、燃油粗滤器的燃油分为两条支路,呈并联状,互为备用,可“一用一备”的使用,每条支路各安装一台燃油增压泵,按燃油流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一压力表、第二压力表、第二阀门、第三压力表、第一燃油增压泵、第四压力表、第三阀门、第五压力表、第二燃油增压泵、第六压力表、第七压力表、燃油精滤器和第八压力表。
进一步地,所述燃气轮机流量变化范围大的恒压供油系统,包括安全阀和第一回油管路。
进一步地,所述燃气轮机流量变化范围大的恒压供油系统,包括第二回油管路、燃油压力调节阀和压力变送器。所述压力变送器用来将燃气轮机机带燃油泵前燃油压力信号,传输给操作台的PID调节器,PID调节器控制燃油压力调节阀,因此具有在线设定供油压力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燃气轮机流量变化范围大的恒压供油系统,还包括两条测量燃油流量支路和一条旁通支路,分别是燃气轮机燃油第一进口支路、燃油第二进口支路和第三进口支路,按照燃油流向,支路上依次设置有第四阀门、第一流量计、第五阀门、第二流量计以及第六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燃气轮机流量变化范围大的恒压供油系统,还包括燃机燃油进口管路,并在管路上依次设置了燃油紧急切断阀、进口燃油压力传感器和热电阻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燃气轮机进口燃油流量大、压力稳定的要求,并具有燃气轮机进口燃油流量测量、紧急切断燃油供给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系统结构完整,设计合理,安全可靠,可以使得燃气轮机燃油供给流量变化大的需求情况下,仍能在线设定供油压力,保证燃气轮机进口燃油压力恒定在允许范围内。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能进行燃油增压泵相互切换使用、燃气轮机进口燃油流量测量、紧急切断燃油供给等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三研究所无锡分部,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三研究所无锡分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486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