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腰段骨折肌间隙入路半自动撑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47520.9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22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薛经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经来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胡昌国 |
地址: | 350007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腰段 骨折 间隙 半自动 撑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胸腰段骨折肌间隙入路半自动撑开器。包括第一撑开杆,所述第一撑开杆的右侧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表面设有若干斜口,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套有第二撑开杆,所述第一撑开杆和第二撑开杆的背面均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背面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有挡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无神经损伤的脊柱骨折手术需要助手和主刀各拿一个类似骨膜剥离器的东西来挡开,给手术带来很大的不便的问题,具备可以解放助手而且使术者手术视野更加开阔的优点,利用最长肌和多裂肌的特点,将挡片设计为弧形,可以很好的贴合肌肉,从而开阔医护人员的视野,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胸腰段骨折肌间隙入路半自动撑开器。
背景技术
在脊柱外科中,无神经损伤的脊柱骨折较常见。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多为经肌间隙进行微创置钉,其中最长肌和多裂肌二块肌肉在手术中需要挡开以暴露打椎弓根钉的部位,通常这个时候需要助手和主刀各拿一个类似骨膜剥离器的东西来挡开,这样不仅这样遮挡视野,影响手术的进行,而且还需要助手配合操作,给手术带来很大的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胸腰段骨折肌间隙入路半自动撑开器,用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腰段骨折肌间隙入路半自动撑开器,具备可以解放助手而且使术者手术视野更加开阔的优点,解决了无神经损伤的脊柱骨折手术需要助手和主刀各拿一个类似骨膜剥离器的东西来挡开,给手术带来很大的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胸腰段骨折肌间隙入路半自动撑开器,包括第一撑开杆,所述第一撑开杆的右侧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表面设有若干斜口,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套有第二撑开杆,所述第一撑开杆和第二撑开杆的背面均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背面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有挡片,所述第二撑开杆的右侧并位于限位杆的表面设有套杆,所述套杆的正面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有限位夹,所述限位夹设有配合斜口使用的楔形块,所述套杆的正面开设有通孔,所述楔形块通过通孔贯穿至套杆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限位夹和套杆连接处活动轴的表面套设有扭力弹簧。
优选的,所述挡片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挡片的长度不同。
优选的,所述挡片的形状为弧形,所述第一撑开杆和第二撑开杆的表面均粘接有防滑套。
优选的,所述套杆的顶部焊接有导管,所述第二撑开杆的右侧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有按杆,所述限位夹的右侧设置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贯穿导管和按杆的右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杆顶部的前端和后端均转动连接有导轮,两个导轮分别位于导管的正面和背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撑开杆、限位杆、第二撑开杆、套杆、转动杆、挡片和限位夹,解决了无神经损伤的脊柱骨折手术需要助手和主刀各拿一个类似骨膜剥离器的东西来挡开,给手术带来很大的不便的问题;具备可以解放助手而且使术者手术视野更加开阔的优点,利用最长肌和多裂肌的特点,将挡片设计为弧形,可以很好的贴合肌肉,从而开阔医护人员的视野,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放大图。
图中:1、第一撑开杆;2、限位杆;3、第二撑开杆;4、套杆;5、转动杆;6、挡片;7、限位夹;8、扭力弹簧;9、导管;10、按杆;11、连接绳;12、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经来,未经薛经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475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财务咨询用工作桌
- 下一篇:一种数控镗铣床夹钳换刀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