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成型线缆护套的半挤管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43039.2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66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杨锦涛;王庆;殷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通电子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32 | 分类号: | B29C48/32;B29L31/3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陈昊宇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成型 线缆 护套 半挤管 模具 | ||
一种用于成型线缆护套的半挤管模具,包括模套和模芯,两者间隙配合且两者之间的间隙为挤出通道;模套内具有第一内腔,包括第一锥形腔及第一矩形腔;第一锥形腔的前端开口的前侧连通第一矩形腔;第一矩形腔对应模套承径设置;模芯的前端为锥形头部,并具有管状承径;锥形头部外轮廓的锥角角度与第一锥形腔的锥角角度相同;模芯内具有第二内腔,包括第二矩形腔及第二锥形腔;第二锥形腔的后端开口的后侧连通第二矩形腔,前端开口的前端对应管状承径设置;在模套和模芯的组合状态下,模芯的管状承径位于模套的第一锥形腔中。本实用新型出胶稳定,料和线芯结合度高,护套具备足够的附着力,还可避免因附着力过大导致线芯与护套黏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成型线缆护套的半挤管模具。
背景技术
线缆护套的挤压成型模具通常包括挤压式、半挤压式、挤管式模具三种。
在传统的挤压式模具中,由于模芯没有管状承径部分,模芯缩在模套承径的后方,因此熔融的靠压力通过模套实现最后定型。该类型模具挤出的塑胶层(护套)结构紧密,外表平整,但由于是压力式挤出,塑胶会在挤出模口处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因此出胶量较挤管式模具要低,且由于出胶压力大,在护套挤出时护套与线芯的附着力也较大,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护套与线芯黏连的情况,影响客户裁线。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成型线缆护套的半挤管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成型线缆护套的半挤管模具,包括模套和模芯两部分,所述模套套设于所述模芯的外部,且两者间隙配合,两者之间的所述间隙为挤出通道;
所述模套内具有一贯通的第一内腔,用于容置所述模芯;所述第一内腔包括后段的第一锥形腔以及前段的第一矩形腔;所述第一锥形腔的后端开口大于前端开口,前端开口的前侧连通所述第一矩形腔;该第一矩形腔对应模套承径设置,且其横截面形状与挤压好护套的电缆的横截面形状对应;
所述模芯的前端为一锥形头部,并具有一管状承径;所述锥形头部外轮廓的锥角角度与所述第一锥形腔的锥角角度相同;所述模芯内具有一贯通的第二内腔,用于容置电缆的线芯;所述第二内腔包括后段的第二矩形腔以及前段的第二锥形腔;所述第二锥形腔的后端开口大于前端开口,后端开口的后侧连通所述第二矩形腔,前端开口的前端对应管状承径设置,且其横截面形状与电缆线芯的横截面形状对应;
其中,在所述模套和所述模芯的组合状态下,所述模芯的管状承径全部位于所述模套的第一锥形腔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模套的第一锥形腔的锥角角度为30±5°。
2.上述方案中,所述模芯的管状承径的长度大于或等于3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成型线缆护套的半挤管模具,包括模套和模芯,两者间隙配合且两者之间的间隙为挤出通道;模套内具有第一内腔,包括第一锥形腔及第一矩形腔;第一锥形腔的前端开口的前侧连通第一矩形腔;第一矩形腔对应模套承径设置;模芯的前端为锥形头部,并具有管状承径;锥形头部外轮廓的锥角角度与第一锥形腔的锥角角度相同;模芯内具有第二内腔,包括第二矩形腔及第二锥形腔;第二锥形腔的后端开口的后侧连通第二矩形腔,前端开口的前端对应管状承径设置;在模套和模芯的组合状态下,模芯的管状承径位于模套的第一锥形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通电子线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通电子线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430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