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阀门多向成型模具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41617.9 | 申请日: | 2019-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7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 发明(设计)人: | 胡立水;曾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欧凯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阀门 多向 成型 模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阀门多向成型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模座、下模座上分别固定有上模和下模,下模沿水平方向设有左挤压组件、右挤压组件,后方设有后挤压组件,下模上设有与产品适配的型腔,型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对左挤压杆、右挤压杆导向的第一导槽、第二导槽,型腔的后端设有用于对后挤压杆导向的第三导槽。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导槽、第二导槽分别对左挤压组件、右挤压组件的挤压杆进行导向,利用第三导槽对后挤压组件的挤压杆进行导向,可便于挤压杆顺利推入进行成型,此外还可便于放料、节约金属材料、节省加工时间,且成型效果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成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阀门多向成型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球阀阀体类产品,如果采用传统的锻造成形,其工艺流程为:下料→加热→制坯(分料)→墩粗右法兰→预锻(预成形)→终锻成形→切边,共7道工序。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中间型腔不能锻出,需要机械加工来完成,加工时间长,制造成本高;(2)材料浪费严重且成型质量低,通过机械加工成形的中间型腔及切掉的飞边均成废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门多向成型模具结构,可节约金属材料、节省加工时间,且球阀阀体整体质量高,成型效果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阀门多向成型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下模座上分别固定有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沿水平方向设有左挤压组件、右挤压组件,后方设有后挤压组件,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相临面上设有与产品适配的型腔,所述型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对左挤压杆、右挤压杆导向的第一导槽、第二导槽,所述型腔的后端设有用于对后挤压杆导向的第三导槽。
进一步的,所述左挤压组件、右挤压组件以及后挤压组件的均包括挤压杆固定座和挤压杆底座,所述左挤压杆、所述右挤压杆以及所述后挤压杆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挤压杆固定座安装于对应的所述挤压杆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下模分别通过第一对压板、第二对压板固定于所述上模座、下模座上,所述上模座、下模座上分别设有防止第一对压板、第二对压板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所述上模、下模上分别设有用于容置第一对压板、第二对压板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的上表面上设有定位台,所述上模、下模相接触面的四角上设有锁扣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阀门多向成型模具结构,通过第一对压板与第一卡槽的配合,将上模压入上模座的定位腔内,通过第二对压板与第二卡槽的配合,将上模压入上模座的定位腔内;将原材料放入型腔内后,控制动力源使得上模下行,上模下模闭合形成锁模,利用左挤压组件、右挤压组件的左挤压杆、右挤压杆分别沿着第一导槽、第二导槽往里挤,将阀门两端的法兰盘成型出来,利用后挤压组件的后挤压杆沿着第三导槽往前挤,成型阀体后端的法兰盘,利用与产品适配的型腔以完成整体的成型。
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导槽、第二导槽分别对左挤压组件、右挤压组件的挤压杆进行导向,利用第三导槽对后挤压组件的挤压杆进行导向,可便于挤压杆顺利推入进行成型,此外还可便于放料、节约金属材料、节省加工时间,且成型效果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工的阀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欧凯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温州欧凯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416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支架顶梁维修压力机
- 下一篇:一种节水防涝农田水利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