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脐香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38209.8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56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文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唐洪 |
地址: | 618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脐香灸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器械装置,尤其涉及腹脐香灸器,包括底座、壳体和燃烧部,所述燃烧部布置于壳体内,所述壳体设置于底座上,所述底座用于将壳体定位于人体肚脐部位,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传递艾绒燃烧后释放的气味和热量的底部开口,所述燃烧部用于放置艾绒,艾灸器包括底座、壳体和燃烧部,通过在壳体内布置燃烧部,将艾绒置于燃烧部内燃烧,可避免艾绒直接在壳体内燃烧导致木质壳体着火的问题,将壳体设置于底座上,通过底座上设置的固定件将壳体定位于人体肚脐部位,可避免艾灸过程中艾灸器滑落,艾绒燃烧后释放的气味和热量通过壳体底部开口作用于肚脐上,促进药性对人体渗透,可加快皮肤对精油的吸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器械装置,尤其涉及腹脐香灸器。
背景技术
艾灸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艾灸法简称“灸法”或“灸疗”,是一种用艾绒或在艾绒中掺合其他药物进行燃烧,使其发生特有气味与温热,对准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进行,使其发生特有之气味与温热之刺激,借助灸火的温、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透入肌肤,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深入脏腑、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调整生理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起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之功效。
艾灸法的种类较多,但根据是否和皮肤接触分为着肤灸和隔物灸,隔物灸应用较为广泛,在进行隔物灸时,燃烧的艾绒与皮肤之间垫上某种药物或它物,艾绒点燃后进行施灸时,患者通过药物或它物慢慢感觉到灼热,直至皮肤呈现红润为度。
肚脐,在中医上叫做“神阙穴”,这个穴位是我们身上唯一看的见、摸得着的穴位,对肚脐部位进行灸疗理气活血,具有帮助消化吸收、健脑补肾的功效,在使用艾灸法对肚脐部位进行治疗、调理时,首先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糊、散、丸、膏等,敷在人体的肚脐部位或其他疼痛部位,再将艾绒盛放艾灸器内,使艾绒在艾灸器内燃烧,并将艾灸器定位于肚脐部位或疼痛部位,使释放的特有气味与温热促进药性对人体渗透。传统的艾灸器为木质结构,极易被燃烧的艾绒点燃而发生着火,并且将艾灸器置于肚脐上容易滑落,不方便定位。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腹脐香灸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腹脐香灸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腹脐香灸器,包括底座、壳体和燃烧部,所述燃烧部布置于壳体内,所述壳体设置于底座上,所述底座设有用于将壳体定位于人体肚脐部位的固定件, 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传递艾绒燃烧后释放的气味和热量的底部开口,所述燃烧部用于艾绒的燃烧隔热。
艾灸器包括底座、壳体和燃烧部,通过在壳体内布置燃烧部,艾绒在燃烧部内燃烧,可避免艾绒直接在壳体内燃烧导致木质壳体着火的问题,将壳体设置于底座上,使用时,人体平躺,肚脐朝上,通过底座上设置的固定件将壳体定位于人体肚脐部位,可避免艾灸过程中艾灸器滑落,艾绒燃烧后释放的气味和热量通过壳体底部开口作用于肚脐上,促进药物对人体渗透,可加快皮肤对药性的吸收,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采用传统的木质结构艾灸器,极易被燃烧的艾绒点燃而发生着火,并且解决了艾灸器置于肚脐上容易滑落的问题,可促进皮肤对药性的吸收,增强了艾疗效果。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松紧带,所述底座的侧壁上设有挂耳,所述松紧带上开有若干与挂耳适配的扣眼,所述扣眼沿松紧带的拉伸方向布置,艾疗时需要人体平躺,肚脐部位向上,将底座置于肚脐上,松紧带环绕过人体腰部,松紧带的两端开有若干扣眼,松紧带通过扣眼与挂耳适配,将松紧带与底座连接,从而将底座定位于肚脐部位,进而定位置于底座上的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文,未经刘文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382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化内科临床食道治疗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背包上的拉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