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IT数据机柜快装侧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31342.0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9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袁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康贝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4 | 分类号: | H05K7/1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418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t 数据 机柜 快装侧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IT数据机柜快装侧梁结构,由基准部、多条第一折部、多条第二折部一体连接形成带开口的主体结构,各第一折部相对于基准部长边同向弯折成型,各条第二折部相对于第一折部未连接基准部的长边同向弯折成型;还包括位于基准部短边处的段差部,各段差部通过桥接部与基准部的短边连接,段差部与基准部不共面;在基准部上设置切舌阵列,切舌阵列由多个第一切舌挂钩组成,在各段差部上设有多个第二切舌挂钩。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段差部并设置切舌挂钩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机柜框架上的快速卡接定位。第一切舌挂钩与第二切舌挂钩的开口方向相反有利于角规与快装侧梁之间免工具快速挂装初定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IT数据机柜附件领域,尤其涉及IT数据机柜快装侧梁结构。
背景技术
数据机柜包含服务器机柜及网络机柜两大类,为了实现柜内电子设备的安装及承载,分流电子设备的重量,侧横梁是常用的选择。为了便于专业管理,各行各业的数据中心机房的规模愈来愈大,容纳的机柜数量日益增多,意味着侧横梁的生产批量在每个具体的项目中将会很大。而且招标方对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进度都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分解到具体的数据机柜供货商,交货期要跟上工程进度,这就对侧横梁本身的安装及对其他附件的转接安装提出了快装要求。
目前,传统的侧横梁结构常用的做法是将定位与固定以及承重全部交由紧固件来完成;为了消除制造的累积误差,连接处的槽孔尺寸常取最大的公差值,导致后续装配的附件空间位置经常需要调整,这在数据机柜的装配中是不允许的。数据中心机房中安装完成的每台拼接机柜除了多层高度间隔允许微调外,其余的附件,特别是侧横梁,连调节的余地都没有,这是因为机房中所有的机柜都是以串联拼接的方式安装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IT数据机柜快装侧梁结构,其通过将定位与锁紧功能在安装接口处分离,实现了侧横梁安装到框架上的准确、快捷,且安装完毕之后无需调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IT数据机柜快装侧梁结构,由基准部、多条第一折部、多条第二折部一体连接形成带开口的主体结构,各第一折部相对于基准部长边同向弯折成型,各条第二折部相对于第一折部未连接基准部的长边同向弯折成型;还包括位于基准部短边处的段差部,各段差部通过桥接部与基准部的短边连接,所述段差部与基准部不共面;在所述基准部上设置切舌阵列,所述切舌阵列由多个第一切舌挂钩组成,在各段差部上设有多个第二切舌挂钩,所述第一切舌挂钩的开口方向与第二切舌挂钩的开口方向互为相反。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各第一折部垂直于基准部,各第二折部垂直于第一折部,所述第二折部与基准部平行;
各段差部互相共面,在所述段差部上还开设多个连接过孔;
于所述基准部上还开设多个呈矩阵分布的第一槽孔阵列,在各条第一折部上开设多个呈矩阵分布的第二槽孔阵列;
所述第一切舌挂钩具有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与基准部平行且呈相对布置,所述基准部的外侧面通过第一承托面与第一定位面连接,所述第一承托面与第一定位面、基准部的外侧面均呈垂直;
所述第二切舌挂钩具有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面与段差部的第三定位面平行且呈相对布置,所述段差部的第三定位面通过第二承托面连接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二承托面相对于第二定位面、第三定位面均呈垂直;
所述第一槽孔阵列及第二槽孔阵列均由包括多个槽和孔,所述槽和孔相邻布置,所述第一槽孔阵列中槽和孔的形状与第二槽孔阵列的槽和孔的形状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康贝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康贝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313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器皿加工用循环降温机构
- 下一篇:用于拖拉机启动的控制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