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29037.8 | 申请日: | 2019-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0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阚强;范田华;张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5/48;E02D31/00;E02D3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陈刚 |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水 区域 环境保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包括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的下部设置有桩尖,且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和桩尖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壁涂有防腐蚀层,且内腔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第一桩节和第二桩节,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第一桩节、第二桩节和桩尖的外壁都涂有防水沥青,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固定在淤泥层内,所述桩尖固定在粘土层内。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水沥青、第一桩节、第二桩节、防腐蚀层、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解决了环境保护桩固定效果不佳承载力低和防腐蚀效果不佳长时间使用易腐蚀污染环境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了扩大规模和满足人们的需求,通常都会在水的区域建造工程,比如大桥、公园和风景区等,都需要通过桩来支撑,深水区域的桩由于长时间在水下,为了防止腐蚀,出现了环境保护桩。
但是现有的技术有以下不足:
1、传统的环境保护桩固定效果不佳,承载力低,给建筑的基础埋下了隐患;
2、传统的环境保护桩防腐蚀效果不佳,长时间使用易腐蚀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包括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的下部设置有桩尖,且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和桩尖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壁涂有防腐蚀层,且内腔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第一桩节和第二桩节,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第一桩节、第二桩节和桩尖的外壁都涂有防水沥青。
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的上端抵接有盖板。
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的左右端对称位置固定有桩挡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桩节之间和第二桩节之间都以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为中心轴互相对称。
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固定在淤泥层内,所述桩尖固定在粘土层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桩节、第二桩节、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解决了环境保护桩固定效果不佳承载力低的问题,利用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第一桩节和第二桩节,第一桩节和第二桩节都固定在淤泥层内,第一桩节和第二桩节能增大淤泥层与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根据摩擦力的原理,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能增加摩擦力,使得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能牢牢地固定在淤泥层内,再利用内腔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然后可向内腔灌入适量的混凝土,由于重力的作用混凝土会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流入粘土层,一段时间后混凝土凝固,能牢牢地将桩尖固定在粘土层内,固定效果俱佳、承载力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水沥青和防腐蚀层,解决了环境保护桩防腐蚀效果不佳长时间使用易腐蚀污染环境的问题,利用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第一桩节、第二桩节和桩尖的外壁都涂有防水沥青,防水沥青涂在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第一桩节、第二桩节和桩尖的外壁,能很好地起到防水防腐蚀的效果,避免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的钢筋受到地下水腐蚀,再利用内腔的内壁涂有防腐蚀层,防腐蚀层涂在内腔的内壁,起到防腐蚀的效果,有效地避免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的内外壁被腐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的安装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290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