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法脱硫反应装置及烟气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26430.1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9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敏;刘国锋;林学良;李转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1 | 分类号: | B01D53/81;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反应 装置 烟气 净化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冶金、焦化、水泥等高污染行业脱硫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干法脱硫反应装置及烟气净化系统,包括相邻并列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的始端为烟气进口,所述第一通道的末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始端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末端为烟气出口;所述第一通道上靠近所述第一通道的始端处设有第一吸附剂喷入口,由所述第一吸附剂喷入口喷入的吸附剂为烟气脱硫用吸附剂。该干法脱硫反应装置至少解决目前传统脱硫装置体积庞大、塔内压力大,适用性不强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冶金、焦化、水泥等高污染行业脱硫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干法脱硫反应装置,该装置可应用于干法、半干法脱硫系统中。
背景技术
干法脱硫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低,脱硫产物易处理,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受到广泛的应用。核心设备脱硫反应装置的设计合理性关系到整个脱硫脱硝系统的性能。传统的脱硫反应装置设计存在如下缺点:1)为保证吸附剂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效率,一般体积较庞大;2) 为了解决塔内气体均布分布,多采用文丘里管设计,增大了塔的阻力;3) 仅适用于干法或者半干法单一工艺系统,不能使两种方法同时兼顾;4)在利用碱性干粉作为吸附剂的脱硫系统内,不能实现吸附剂的再循环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法脱硫反应装置以至少解决目前传统脱硫装置体积庞大、塔内压力大,适用性不强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干法脱硫反应装置,包括相邻并列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的始端为烟气进口,所述第一通道的末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始端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末端为烟气出口;所述第一通道上靠近所述第一通道的始端处设有第一吸附剂喷入口,由所述第一吸附剂喷入口喷入的吸附剂为烟气脱硫用吸附剂。
上述干法脱硫反应装置,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通道上靠近所述第二通道的始端处设有第二吸附剂喷入口;所述第二吸附剂喷入口用于喷入回收的烟气脱硫用吸附剂。
上述干法脱硫反应装置,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道内设有混合器,在烟气流向上,所述混合器位于所述第一吸附剂喷入口的下游,用于充分混合从所述烟气进口通入的烟气和从所述第一吸附剂喷入口喷入的吸附剂;所述混合器为静态混合器。
上述干法脱硫反应装置,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烟气出口附近设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为导流板。
上述干法脱硫反应装置,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通道上设有工艺水接口。
上述干法脱硫反应装置,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处还设有清灰孔。
上述干法脱硫反应装置,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道上靠近所述第一通道的始端处还设有活性炭喷入口,与活性炭粉末注入装置连接。
上述干法脱硫反应装置,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干法脱硫反应装置还包括: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
上述干法脱硫反应装置,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同一圆柱状壳体中,通过烟气隔板分隔而成;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竖直放置,所述烟气进口和所述烟气出口位于上方,所述第一通道的末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始端的连通部位于下方。
一种烟气净化系统,包括:上述干法脱硫反应装置和袋式除尘器,在烟气流向上,所述干法脱硫反应装置设置于所述袋式除尘器之前,其中,所述干法脱硫反应装置用于去除烟气中的含硫污染物,所述袋式除尘器用于除尘并对所述干法脱硫反应装置输出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设备布局紧凑合理,节省布置空间,安装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264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