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平面内折弯骨板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25673.3 | 申请日: | 2019-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49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 发明(设计)人: | 潘兵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美得医疗器械(天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5/00 | 分类号: | B21D5/00;A61B17/8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王山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折弯 装置 | ||
一种同平面内折弯骨板的装置,包括折弯杆和折弯罩,成对设置的折弯杆由折弯罩中贯穿,折弯杆的头端分别设置限位加力结构,骨板由限位加力结构进行约束,折弯杆受到空心折弯罩前、后表面的前、后活动限位孔限制,或者受到贯穿实心折弯罩的活动限位孔的限制,当使用者操作折弯杆尾端时,两折弯杆的活动范围都在同一个平面内,从而确保折弯杆头端固定的骨板在进行弯折时不发生偏转和旋转,以保证骨板的弯折与预期的效果一致,便于骨板的弯折加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同平面内折弯骨板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进行骨折部位的治疗和复位时,通常会采用骨板和固定螺钉相互配合的方法对骨进行固定,而大多数骨板由锻铸材料制成,如金属或金属合金等,这类材料的优点是可以对骨板的形状进行修改,以便与骨表面更紧密地接触,但由于骨表面的形状往往比较复杂,有可能经常需要沿三个主轴方向分别弯曲骨板,以提供一个板轮廓,更紧密地在现场应用上匹配解剖表面。
大多数用于折弯骨板形状的器械都使用杠杆的形式来放大施加的作用力,从而使强度大的金属骨板弯曲。而一般的折弯工具通常是一对给定长度的平面杆,在杆的头端能够通过贯穿孔或槽来作为限位加力结构来固定一部分骨板。这类工具被称为折弯器或折弯杆,器械的结构简单也不需要较大的空间,相对易于使用。折弯器用于创建一个垂直弯曲板或横向弯曲的长轴板最有效,该弯曲轴仅受到骨板厚度也就是骨板最小尺寸限制,即需要很小的力达到折弯效果。折弯杆的开口比板本身的尺寸更大,以便简化板插入折弯装置的开口的过程。但是,使用者对折弯杆手动施加作用力的过程中一般不能够保证两折弯杆在同一平面内运动,难免会出现偏差,同时也会出现折弯杆自身旋转过一定角度的问题,从而不能够保证骨板折弯后得到预期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同平面内折弯骨板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同平面内折弯骨板的装置,包括成对设置的折弯杆,折弯杆的头端分别设置限位加力结构,使用中骨板与上述限位加力结构相配合,对折弯杆的尾端施加作用力以带动骨板发生形变,还包括折弯罩,折弯罩为中空的六面体结构,折弯罩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相互平行,折弯罩的前表面设置前活动限位孔,折弯罩的后表面设置后活动限位孔,前活动限位孔的主轴与后活动限位孔的主轴共面,且前活动限位孔的上、下边缘分别与前活动限位孔的主轴平行,后活动限位孔的上、下边缘分别与后活动限位孔的主轴平行;折弯杆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两折弯杆贯穿折弯罩,折弯杆的头端和尾端分别由前活动限位孔和后活动限位孔穿出,且折弯杆分别与前、后活动限位孔相配合,折弯杆在前、后活动限位孔内活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前活动限位孔与后活动限位孔的宽度相同,折弯杆的上表面与前、后活动限位孔的上边缘相贴合,折弯杆的下表面与前、后活动限位孔的下边缘相贴合,折弯杆的宽度大于厚度。
所述的前、后限位活动孔为矩形孔或长腰形孔;折弯杆的截面为矩形或者为长腰形。
所述的折弯杆上的限位加力结构为固定孔,固定孔贯穿折弯杆,并由折弯杆的左、右两侧面穿出。
所述的折弯杆上的限位加力结构为固定槽,固定槽穿过折弯杆,并由折弯杆的左、右两侧面穿出。
本实用新型的同平面内折弯骨板的装置,包括成对设置的折弯杆,折弯杆的头端分别设置限位加力结构,使用中骨板与上述限位加力结构相配合,对折弯杆的尾端施加作用力以带动骨板发生形变,还包括折弯罩,折弯罩为实心的六面体结构,折弯罩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相互平行,活动限位孔贯穿折弯罩并由折弯罩的前、后表面穿出,活动限位孔的上壁和下壁相互平行;折弯杆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两折弯杆分别通过活动限位孔贯穿折弯罩,折弯杆的上表面分别与活动限位孔的上壁缘相贴合,折弯杆的下表面分别与活动限位孔的下壁相贴合,折弯杆的宽度大于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美得医疗器械(天津)有限公司,未经创美得医疗器械(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256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物联网的消防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布袋除尘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