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传输信号的管网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24501.4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8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冉隆毅;贾学增;何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G01D21/02;F17D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郭璐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传输 信号 管网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传输信号的管网监测装置,利用FSK载波通信方式把管道作为信道载体传输监测数据、相邻监测点进行比较及准确判断,包括信号发生器、信号接收器、控制器组成,当传感器采集到信号,通过自身的处理单元将其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处理、加密编号,发送给第一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控制模块整理后,发送给信号发生器,通过第一控制模块把其加载到管道上进行传输,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信号进行解密、滤波等处理,再把信号送到第二控制模块进行数据比较、整理,得到一个准确的监测数据。本实用新型在不需要信号传输电缆与无线网络的前提下,能够有效传输传感器监测的信号到距离较远的控制器,避免人为破坏电缆且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泄漏特性研究领域,具体为一种无线传输信号的管网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的安全运行是管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所有危及管道安全的事故中,无论是经济损失还是对环境的破坏程度,管道泄漏事故的危害是最大的,而可靠的泄漏检测技术在管道运行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社会条件复杂,人为打孔盗油、第三方施工破坏、操作失误、自然灾害、自然腐蚀等都是形成管道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如果泄漏后及时发现泄漏并能准确的确定泄漏位置对降低经济损失,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重要。虽然在国内外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各类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尝试应用在各条输油管线上,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其中不乏问题的出现,例如:虚警率高、漏警率高、定位精度误差过大等问题,管道运输是作为石油运输最主要工具,如何实现管道的实时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传输信号的管网监测装置。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线传输信号的管网监测装置,
包括监控中心,以及与监控中心无线连接的若干个控制终端,每个控制终端分别设置在输油管道上的调压泵站处,在每个调压泵站的前端均设置有信号监测组件,所述信号监测组件通过FSK通讯模块与控制终端连接,且相邻的控制终端之间也通过FSK通讯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号监测组件包括至少四个单监测点,且相邻单监测点之间相距500米,每个单监测点均包括第一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的信号采集器和信号发生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通过FSK通讯模块与控制终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号采集器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计,所述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单监测点与单监测点之间、所述信号监测组件与信号监测组件之间之间均通过FSK通讯模块连接,用于进行信号的传输。
优选的,所述控制终端包括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的信号接收器,以及与信号接收器连接的第二控制模块,以及与第二控制模块连接的声光报警单元,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监控中心无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调压泵站前后端多个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流量计共同对管道状态的监测来判断管道内部流体是否出现异常,以及出现异常情况是因工况调整造成还是泄漏造成,同时多个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流量计采集的信号通过FSK通讯模块以FSK载波形式加载到管道上进行信号传输,能够有效传输传感器检测的信号到距离较远的控制终端,避免人为破坏电缆且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其次,在本实用新型中信号监测组件之间是相互通信的,在控制终端进行信号处理时,比较多个单监测点、信号监测组件数据,构成一个传感网络模式,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反馈到监控中心的主机上,可直观的了解管道的安全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未经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24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压器内电感零部件灌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无线触摸堆垛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