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22025.2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0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娄永峰;虞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之江园林绿化艺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7/06 | 分类号: | A01C7/06;A01C5/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贺龙萍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坡地 植被 重建 生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坡地重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包括重建车体,所述重建车体为矩形结构,重建车体的下壁面开设有轮槽,轮槽内设置有运动轮,重建车体的上壁面固定安装有前铲,重建车体的下壁面固定安装有复泥班,重建车体的上壁面开设有料槽,料槽的槽底壁面开设有料口,料孔的左内壁面开设有推块槽,推块槽内设置有推块,通过在料槽中装入草籽和肥料,将坡地重建结构推到坡地,向左拉动推块使得推块从料口内被拉出,从而使草籽和肥料落到重建车体的下方,拉动重建车体,使得重建车体通过运动轮在坡地上移动,重建车体可以带动前铲向前移动,前铲可以将斜坡上的表层土翻出,从而使植物种子能够更好地进入泥土之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坡地植被重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
背景技术
坡地上的岩石和风化碎屑物,在构造运动、重力和流水的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和蠕动等,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称为坡地地貌,形成原因主要有,崩塌、滑坡、蠕动等,而坡地会在下雨时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坡地植物会很大程度上减少这种灾害发生,但是一旦雨量超过植物的承担量,就会使得坡地植被被灾害毁灭,而在发生灾害后,需要对植被进行重建,而坡地重建往往较为困难,种植设备在坡地上移动时轮胎很容易被地形卡柱而发生侧翻,为此需要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具备不容易翻车和重建快速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种植车容易在斜坡发生侧翻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包括重建车体,所述重建车体为矩形结构,重建车体的下壁面开设有轮槽,轮槽内设置有运动轮,重建车体的上壁面固定安装有前铲,重建车体的下壁面固定安装有复泥班,重建车体的上壁面开设有料槽,料槽的槽底壁面开设有料口,料孔的左内壁面开设有推块槽,推块槽内设置有推块,推块为矩形长块,推块与推块槽卡接在一起,推块料口内部一直延伸到重建车体的左侧外部。
优选的,所述轮槽为圆球形的槽,轮槽有四个,四个轮槽分别位于重建车体下壁面的四个拐角处。
优选的,所述运动轮为圆球形结构,运动轮有四个,四个运动轮分别与四个轮槽卡接在一起,四个运动轮均有三分之一部分在四个轮槽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前铲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弧形板,前铲的锥形边朝向前侧,前铲位于重建车体的下壁面的前端,复泥班为矩形板,复泥班有两个,且两个复泥班位于前铲的后方,两个复泥班之间的夹角为度。
优选的,所述推块槽为矩形槽,推块槽位于来料口的左内壁面中心处,推块槽贯穿了料口左侧内壁面和重建车体的左侧壁面。
优选的,所述料槽横截面为梯形的台体,料槽大的壁面为上壁面,料口为矩形结构,且料口贯穿了料槽的槽底和重建车体的下壁面,料口位于前铲与复泥板之间。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通过在料槽中装入草籽和肥料,将坡地重建结构推到坡地,向左拉动推块使得推块从料口内被拉出,从而使草籽和肥料落到重建车体的下方,拉动重建车体,使得重建车体通过运动轮在坡地上移动,当重建车体向前方移动时,相比传统种植车,此重建结构适合斜坡种植播撒,同时由于其滚珠型的车轮,使得重建结构的车轮不会因为复杂地形而发生侧翻,提高了坡地植被重建的速度,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生态恢复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之江园林绿化艺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之江园林绿化艺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220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