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气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21564.4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7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恒达;许春;王哲;景华斌;颜伏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23/10 | 分类号: | F01K23/10;F01N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赵然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属于车辆节能技术领域。所述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发动机排气管、水套管、蒸汽管、凝水管、汽轮机,水套管套设在发动机排气管外围,水套管第一端与所述汽轮机之间连通所述蒸汽管,水套管第二端与所述汽轮机之间连通所述凝水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回收发动机排气的余热,将热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为整车系统所用,减小整车功耗,提高发动机综合热效率,并降低了发动机排气管的辐射散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气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热效率约为30%,55%左右的热量通过排气散失到环境中,经过测试,排气管表面温度平均温度200℃以上,具备很高的热回收潜力。回收发动机排气废热不仅能提高发动机综合热效率,也能降低发动机排气管的辐射散热,减小对周围零部件的热影响。现有技术采取安装隔热罩、增大排气管与周围部件的距离等被动措施减小发动机排气管的热影响,现有技术没采取有效的措施回收发动机排气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气余热回收系统,通过回收发动机排气的余热,将热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为整车系统所用,减小整车功耗,提高发动机综合热效率,并降低了发动机排气管的辐射散热。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排气余热回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发动机排气管、水套管、蒸汽管、凝水管、汽轮机,水套管套设在发动机排气管外围,水套管第一端与所述汽轮机之间连通所述蒸汽管,水套管第二端与所述汽轮机之间连通所述凝水管。
进一步地,蒸汽管第一端连通水套管第一端,蒸汽管第二端连通汽轮机进气口,所述凝水管一端连通水套管第二端,所述凝水管另一端连通汽轮机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管上设有泄压阀,和/或,所述凝水管上设有补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管上还设有双通阀,所述双通阀的第一阀口连通所述蒸汽管第一端和所述蒸汽管第二端,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蒸汽管第一端和蒸汽管第三端,所述蒸汽管第三端连通采暖管道第一端,采暖管道第二端连通所述补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汽轮机连接发电机,所述发电机连接以下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动力电池、压缩机、PTC采暖装置、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发动机排气管、水套管、蒸汽管、凝水管、汽轮机形成一个能量循环系统,将发动机排气管的排气余热能量转化为高压蒸汽能量并驱动汽轮机工作,然后就可以驱动发电机或其他可与汽轮机配合工作的设备,从而为整车系统所用;同时,从汽轮机排出的水又可再次通入水套管往复使用,达到了回收发动机排气余热的目的,将热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为整车系统所用,减小整车功耗,提高发动机综合热效率;
2、根据不同季节可以设置成不同工作模式:在夏季运行时,过热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然后驱动压缩机制冷;冬季运行时,过热蒸汽可以参与乘员舱采暖;也可以参与蒸汽轮机发电,驱动PTC采暖;也可以通过换热器参与电池系统加热,既能满足不同需要,又能充分利用能源;
3、利用发电机总成回收排气余热,转化为电能之后,或者存储在电池中;或者向高压用电设备供电;
4、大幅度降低整车能耗,提高整车续航里程;
5、降低发动机排气管的辐射散热,减小对发动机排气管以及周围零部件的热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未经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215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