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纶生产过程中废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20887.1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46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刘桂林;吴刚;李煜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双良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00;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扬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9 | 代理人: | 隋玲玲 |
地址: | 21444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过程 废气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纶生产过程中废气处理装置,包括风机、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真空泵、冷凝器、储罐、酸洗塔、配酸罐;风机的出口依次连接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两吸附塔并联连接,内部均装填有疏水型吸附剂,且第一吸附塔和第二附塔均依次连接真空泵、冷凝器、储罐、酸洗塔,酸洗塔与配酸罐、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组成循环系统,酸洗塔的顶端气体出口经管道与所述第一吸附塔与第二吸附塔的入口管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氨纶生产过程中废气处理装置,具有处理效率高、工艺稳定安全、节能减耗、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效果,处理的废气浓度大大低于国家废气排放标准,且减少了大量的二次污水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纶生产过程中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氨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二甲胺、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等含氮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甬道中的溶剂挥发,及高温下N,N-二甲基乙酰胺的分解。其中,二甲胺分子式:C2H7N、沸点(℃):7.0,常温下为无色气体,高浓度有类似氨的气味,低浓度的有烂鱼味,空气中嗅阈值0.047ppm。二甲胺对人的呼吸道、眼睛、皮肤等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会影响人的健康。
目前氨纶行业的尾气处理主要采用多段水喷淋+酸吸收方式,水喷淋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排放,造成二次污染。
工业上对于二甲胺废气的处理,主要有吹脱法、低温等离子法、紫外催化氧化、直接酸吸收法、活性炭吸附法等。吹脱法处理效率不高,主要适用于高浓度的气体,低温等离子法和紫外光催化氧化法,原理类似,通过产生的活性基团与二甲胺反应,氧化成NOx,造成二次污染;直接酸吸收法会产生大量含酸废水,严重影响后续污水的生化处理;活性炭吸附法会吸水,很容易饱和,同时吸附升温快,容易爆燃,有一定危险性。
中国专利CN 201660722U公开了一种氨纶尾气回收的空气吸收装置,该专利选择不同吸收液,不同段落的吸收装置用来净化废气的一种氨纶尾气回收的空气吸收装置,整个装置系统由水箱、进风段、多段喷淋段、有效挡水段、出风锥帽等组成;该专利的氨纶生产过程中废气采用多段喷淋段,选择不同吸收液用来处理废气,会产生大量废水,造成二次污染。
中国专利CN 108554172A公开了一种合成革行业中二甲胺废气治理装置,其装置包括一级捕捉塔、二级捕捉塔、干式过滤器、光电一体净化器、纳米吸收塔,一级捕捉塔的出风口通过管路与二级捕捉塔的进风口连接,二级捕捉塔的出风口通过管路与干式过滤器的进风口连接,干式过滤器的出风口与光电一体净化器的进风口连接,光电一体净化器的出风口通过管路与纳米吸收塔的进风口连接;该专利中的一级捕捉塔、二级捕捉塔的喷淋层采用无机酸水溶液对废气进行吸收,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排放,同时光电一体净化器中的等离子反应段和光催化反应段对二甲胺废气进行降解,即通过产生的活性基团与二甲胺反应生成NOx,上述两种废气处理方式均会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氨纶生产过程中废气处理装置,具有处理效率高、工艺稳定安全、节能减耗、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效果,其处理的废气浓度大大低于国家废气排放标准,且减少了大量的二次污水排放,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氨纶生产过程中废气处理装置,包括风机、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真空泵、冷凝器、储罐、酸洗塔、配酸罐;所述风机的出口依次连接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所述第一吸附塔与第二吸附塔并联连接,内部均装填有疏水型吸附剂,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顶端均设有达标排放的废气出口,且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顶端的另一出口均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真空泵、冷凝器、储罐、酸洗塔,所述酸洗塔与配酸罐、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组成循环系统,所述酸洗塔的顶端气体出口经管道与所述第一吸附塔与第二吸附塔的入口管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废气进口分别设置在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冷凝器为乙二醇冷凝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双良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双良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208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C柱下饰板总成
- 下一篇:一种卷装皮革用光触媒除甲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