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金属双极板密封胶一次注塑成型的注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20144.4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37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胡玮华;施卫建;刘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特(苏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276 | 分类号: | H01M8/0276;H01M8/028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胡昌国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金属 极板 密封胶 一次 注塑 成型 胶结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用于金属双极板密封胶一次注塑成型的注胶结构,通过在金属双极板的一面设置若干主注胶口、第一注胶口以及第二注胶口以向双极板的进气密封区、出气密封区以及活性区内的密封胶槽注入液态硅胶,同时,在密封胶槽相应的位置开设贯穿阴极板和阳极板的主过胶孔、第一过胶孔、第二过胶孔以及第三过胶孔使得液态硅胶能够均匀地填充到双极板正反两面的密封胶槽内,不仅能够为燃料电池提供稳定可靠的密封需求,还能够解决点胶工艺中接头处接缝的密封泄露问题,适用于大批量的生产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金属双极板密封胶一次注塑成型的注胶结构。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一般包括膜电极组件和双极板,其中,双极板在燃料电池中主要起着支撑燃料电池、电流传导、燃料气体分配、反应散热等作用。其中,双极板的密封是燃料电池的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目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工艺实现对双极板的密封:
(1)采用传统的点胶工艺,即采用点胶机在密封槽内点胶成型,但点胶使用的胶水昂贵且点胶形状无法控制;
(2)采用成品密封圈橡胶粘结工艺,粘结工艺复杂,且现有技术大都需要人工将胶圈放入,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生产效率低,不适宜大批量的生产;
(3)单面液态硅胶注塑工艺,需增加其他密封工艺来满足双极板的密封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用于金属双极板密封胶一次注塑成型的注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包括:
用于金属双极板密封胶一次注塑成型的注胶结构,所述金属双极板包括进气密封区、活性区以及出气密封区,所述进气密封区内设置有氢气进气口、冷却水进口以及空气进气口;所述出气密封区内设置有氢气出气口、冷却水出口以及空气出气口;
所述注胶结构包括分别布设在阳极板和阴极板上的密封胶槽,所述密封胶槽包括围设在阳极板和/或阴极板的边缘的第一槽体、围设在氢气进气口的第一进气槽体、围设在空气进气口的第二进气槽体、围设在冷却水进口的进水槽体、围设在冷却水出口的出水槽体、围设在氢气出气口的第一出气槽体以及围设在空气出气口的第二出气槽体;所述进水槽体和所述出水槽体通过连接槽体分别与第一进气槽体、第一出气槽体、第二进气槽体和第二出气槽体连接;
所述第一槽体连通有若干主注胶口且其槽底分布有若干主过胶孔;所述第一进气槽体和第一出气槽体均连通有一个第一注胶口且其槽底分布有若干第一过胶孔;第二进气槽体和第二出气槽体均连通有第二注胶口且其槽底分布有若干第二过胶孔,所述注胶口、第一注胶口和所述第二注胶口均与外部的注胶设备连接;所述进水槽体和所述出水槽体的槽底分布有若干第三过胶孔;所述主过胶孔、第一过胶孔、所述第二过胶孔和第三过胶孔贯穿双极板的阳极板和阴极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槽体包括围设在进气密封区和出气密封区的两段第一密封槽段以及围设在活性区两侧的活性槽段;所述第一密封槽段包括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活性槽段相连的第一水平单元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水平单元之间的第一竖直单元;所述主注胶口的数量为8个,8个所述主注胶口分别设置在两个水平单元靠近所述活性槽段的一端、所述第一竖直单元的中部以及两个所述活性槽段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主过胶孔的数量为32个,分布在活性区两侧的所述主过胶孔的数量分别为6个,6个所述主过胶孔均匀分布;分布在所述进气密封区和出气密封区的所述主过胶孔均匀排列。
优选的,分布在所述进气密封区和出气密封区的相邻所述主过胶孔之间的距离小于分布在所述活性区两侧的相邻所述主过胶孔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注胶口连通在所述第一进气槽体和/或第一出气槽体与其斜边相对的侧壁的中部,所述第一进气槽体或第一出气槽体上的所述第一过胶孔的数量为7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特(苏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安特(苏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201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