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炭罐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19743.4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7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句丙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李健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发动机用汽车炭罐,公开了一种汽车炭罐,包括一端开口的汽车炭罐本体和与汽车炭罐本体连接的内罐,该汽车炭罐本体的开口端设有密封盖,密封盖的内侧端面上设有或一体形成有密封块,密封块上卡接U型截面密封件并插入汽车炭罐本体的开口端端部,以形成汽车炭罐本体与密封盖的连接;汽车炭罐本体的封闭端设有槽型密封垫,内罐的一端卡接在槽型密封垫上,另一端设有压紧弹簧,压紧弹簧的远离内罐的一端与密封盖连接,以压紧内罐。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包括所述汽车炭罐的车辆。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炭罐结构合理,密封性能和减震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发动机用汽车炭罐,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炭罐。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汽车炭罐的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炭罐一般装在燃油箱和发动机之间,由于汽油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在常温下燃油箱会充满汽油蒸气,燃料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将汽油蒸气引入发动机燃烧,防止汽油蒸气挥发到大气中,这个过程起重要作用的是汽车炭罐,因为汽车炭罐中的活性炭具有吸附功能,当汽车运行或熄火时,燃油箱内的汽油蒸气通过管路进入汽车炭罐的上部,新鲜空气则从汽车炭罐下部进入汽车炭罐。当发动机熄火后,汽油蒸气与新鲜空气在罐内混合并贮存在汽车炭罐中;当发动机启动后,装在汽车炭罐与进气歧管之间的燃油蒸发净化装置的电磁阀门打开,汽车炭罐内的汽油蒸气被吸入进气歧管并参与燃烧。
现有的汽车炭罐的结构较为简单,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因密封性不够好而发生汽车炭罐内的汽油蒸气散失到空气中,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同时,汽车炭罐需要将空气吸到汽车炭罐的内部,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灰尘,灰尘长时间堆积在汽车炭罐的内部会造成汽车炭罐受损,影响汽车炭罐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汽车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发生晃动,现有的汽车炭罐没有良好的减震装置,炭罐在震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内部元件的损坏,不利于汽车炭罐的使用。
基于上述原因,现有技术难以有效保证汽车炭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减震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方面提供一种密汽车炭罐,该汽车炭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减震性能,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汽车炭罐,该车辆的汽车炭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减震性能,使用寿命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炭罐,包括一端开口的汽车炭罐本体和与所述汽车炭罐本体连接的内罐,所述汽车炭罐本体的开口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内侧端面上设有或一体形成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上卡接U型截面密封件并插入所述汽车炭罐本体的开口端端部,以形成所述汽车炭罐本体与所述密封盖的连接;
所述汽车炭罐本体的封闭端设有槽型密封垫,所述内罐的一端卡接在所述槽型密封垫上,另一端设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远离所述内罐的一端与所述密封盖连接,以压紧所述内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形式,所述汽车炭罐本体通过螺纹配合与所述内罐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形式,所述汽车炭罐本体上的远离所述密封盖的一端端面上设有空气管,所述空气管的远离所述汽车炭罐本体的一端设有过滤架,所述过滤架上远离所述空气管的一端上连接有连接管。
更优选地,所述过滤架的内腔中靠近所述空气管的一侧设有活性炭过滤网,且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设有防尘,所述活性炭过滤网与所述防尘网贴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实施形式,所述密封盖的中心区域设有环形密封圈,所述环形密封圈穿设有与所述内罐连接的呼吸管,所述呼吸管与所述内罐的连接口处设有隔离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所述内罐内依次设有除湿棉、隔板和活性炭,所述活性炭内设有油气扩散网,且所述汽车炭罐还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依次穿过所述汽车炭罐本体、内罐、除湿棉、隔板和活性炭后与所述油气扩散网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97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