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子筛填充连续式吸附/再生管道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19556.6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46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善志;陈华法;徐卡特;徐群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国仕邦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6 | 分类号: | B01J8/06;B01D1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筛 填充 连续 吸附 再生 管道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子筛填充连续式吸附/再生管道反应器,包括安装座、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反应器由管道反应器组成,管道反应器内腔填充分子筛,若干个管道反应器串联组成一个管道反应器组,若干个管道反应器组并联组成反应器;一个管道反应器组中的管道反应器上下水平排列,下端管道反应器的一个端口为反应器进口,上端管道反应器的一个端口为反应器出口。具有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低、操作安全性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器,尤其涉及一种分子筛填充管道反应器。
背景技术
在化学溶剂制作过程中,分子筛可以用于作为催化反应的填料,也可以作为水分子及其它杂质的吸附填料。
传统的溶剂精制通过普遍采用薄膜蒸发器完成,但对于丙酮、丁酮等极性溶剂,其中的水份很难去除,必须使用水份的物理吸附等方式,来达到精制的目的。
现有的溶剂反应装置一般采用通过填料塔填充分子筛的方式,达到吸附水分子及杂质的效果,但其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分子筛在吸附后的再生活化一般通过真空状态下通入高温干燥空气进行,整个运行过程能源消耗较大,分子筛活化再生过程暴露于空气或高温环境下,容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操作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而且这个过程属于间歇式的吸附、再生过程,生产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利用分子筛吸附水分子及杂质,并完成分子筛再生活化,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低、操作安全性好的分子筛填充连续式吸附/再生管道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安装座、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反应器由管道反应器组成,管道反应器内腔填充分子筛,若干个管道反应器串联组成一个管道反应器组,若干个管道反应器组并联组成反应器;一个管道反应器组中的管道反应器上下水平排列,下端管道反应器的一个端口为反应器进口,上端管道反应器的一个端口为反应器出口。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管道反应器采用小口径钢管,钢管两端设有含筛板的法兰,相邻管道反应器之间由含筛板的法兰相互固定密封连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分子筛型号为10x或13x,其空隙内径为9-10Å。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在反应器出口安装出口阀,反应器进口安装分配阀,分配阀具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反应器采用管道反应器串联和并联组成连续式反应器,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低、操作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座,2、管道反应器,3、分子筛,4、含筛板的法兰,5、出口阀,6、分配阀,7、第一进料口,8、第二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分子筛填充连续式吸附/再生管道反应器,包括安装座1和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反应器由管道反应器2组成,管道反应器2内腔填充分子筛3,若干个管道反应器2串联组成一个管道反应器组,若干个管道反应器组并联组成反应器;一个管道反应器组中的各管道反应器2上下水平排列,即管道反应器2水平方向安装,相邻管道反应器2之间上下排列,下端管道反应器2的一个端口为反应器进口,上端管道反应器2的一个端口为反应器出口。管道反应器2外径为5cm-15cm,长度为5m。
管道反应器2采用小口径钢管,钢管两端设有含筛板的法兰4,相邻管道反应器2之间由含筛板的法兰4相互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含筛板的法兰4是在法兰内孔设置筛板,防止分子筛3在液态流体、蒸汽或空气等流动状态下发生大范围堆积或位移。
分子筛型号采用10x或13x,其空隙内径为9-10Å,填充率为500g/L,高孔径的分子筛3远大于水分子直径,其静态吸附率达到25%。
在反应器出口安装出口阀5,该出口阀5控制流体流向,并设有排气口,反应器进口安装分配阀6,控制反应器进口流量,分配阀6具有第一进料口7和第二进料口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国仕邦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国仕邦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95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