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传动杆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18067.9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94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陆洪彬;何平周;陆洪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裕泰(惠州)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B29L3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刘羽 |
地址: | 51622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 注塑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杆注塑模具,设置有动模套件、定模套件及冷却套件,所述动模套件及所述定模套件分别设置于注塑机上,所述冷却套件设置于所述动模套件上。进水道、出水道及散热水道的开设,使得动模模板与成型母模仁均能够得到冷却;冷却套件的设置以及冷却盲孔的开设,使得工件成型腔内的工件也能够得到冷却;同时,由于冷却镶件是与工件成型腔内的注塑工件直接接触的,故而注塑工件内部的热量能够通过冷却镶件直接传递至冷却套件内流动的冷却水中,注塑工件外部的热量则能够直接传递至成型公模仁上,如此,及能够保证注塑成型的传动杆的内部与外部均能够得到快速的冷却,避免因传动杆内外冷却速度差异过大而导致成品传动杆的圆度较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动杆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当前,制造商们常常利用注塑机将胶料注入注塑模具内,以制造各种各样的塑胶件,其中,在注塑塑胶传动杆的过程中,传动杆注塑模具的定模与动模合模后会共同围成传动杆的成型腔,高温的胶液涌入传动杆成型腔后会充满整个成型腔,亦即胶液会与工件成型腔的侧壁紧密接触,待胶液冷却后即会形成塑胶传动杆;而为了使得传动杆能够套设于电机的输出轴上,因而一般会在注塑模具上设置一个顶杆,使得顶杆的部分能够露置于工件成型腔内,从而使得胶料只能沿着顶杆的露置于成型腔的部分进行流动,进而使得传动杆上形成一个安装孔,最终使得塑胶传动杆能够套置于电机的输出轴上,只需一次注塑即可完成塑胶传动杆的制造,非常地便捷。
但是,现有的传动杆注塑模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的技术问题:首先,传动杆本身是用于传输动力的,因此,对于传动杆的圆度的要求比较高,否则,若传动杆的圆度不足,则在电机驱动传动杆转动时,传动杆上会产生一股震动,震动还会进一步传递至设备或者机器的其他零部件上,当这种震动过大时,会很容易造成零部件损坏,然而,由于胶料存在一定的收缩率,且在传动杆注塑成型的过程中,传动杆的内部难以通水进行冷却,故而传动杆外部和传动杆内部的成型胶料的冷却速率不同,故而传动杆在冷却成型的过程中,传动杆自身的圆度难以得到保证;其次,现有的注塑模具上一般是通过设置隔水片的方式来对工件进行冷却的,冷却水进入隔水片的一侧,然后从隔水片的另一侧流出,故而隔水片式的冷却结构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如此,在需要注塑传动杆一类体积较小的工件时,很容易发生无法针对工件设置隔水片的情况,只能对模具本身进行冷却,最终使传动杆在注塑过程中无法得到的冷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均匀的传动杆的外部和内部进行散热,防止传动杆因胶料自身的收缩率及各位置处的冷却效率不同而出现表面圆度不足的情况发生;并且能够在对模具进行冷却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传动杆进行冷却的传动杆注塑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传动杆注塑模具,包括:
动模套件,所述动模套件包括动模模板、成型母模仁及冷却镶件,所述动模模板用于安装于注塑机上,所述动模模板上开设有注胶通道、进水道及出水道,所述成型母模仁安装于所述动模模板上,所述成型母模仁上开设有工件成型槽及散热水道,所述散热水道分别与所述进水道和所述出水道连通,所述冷却镶件贯穿所述成型母模仁,且所述冷却镶件位于所述工件成型槽内,且所述冷却镶件上开设有冷却盲孔;
定模套件,所述定模套件包括定模模板及成型公模仁,所述定模模板用于安装于所述注塑机上,所述成型公模仁安装于所述定模模板上,所述成型公模仁上开设有胶料导流孔及工件成型腔,所述胶料导流孔分别与所述工件成型腔和所述注胶通道连通;及
冷却套件,所述冷却套件包括管接头、冷却管道、螺旋喷管及冷却水管,所述管接头设置于所述冷却镶件上,所述冷却管道与所述管接头连通,所述螺旋喷管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螺旋型导流槽,所述螺旋喷管贯穿所述管接头,且所述螺旋喷管与所述冷却盲孔的孔壁紧密抵持,所述螺旋型导流槽与所述冷却盲孔的侧壁共同围成螺旋冷却通道,所述螺旋冷却通道分别与所述管接头和所述螺旋喷管相连通,所述冷却水管与所述螺旋喷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裕泰(惠州)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金裕泰(惠州)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80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处理件放置箱
- 下一篇:一种搬运机器人用吸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