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麻花钻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16819.8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5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倪高明;宋步光;周磊;卞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2 | 分类号: | B23B51/02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戴玲 |
地址: | 412007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麻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麻花钻,包括切削部和柄部,所述切削部包括钻尖、刃瓣和容屑槽,所述刃瓣上设有前导向柱刃和后导向柱刃,所述前导向柱刃的起始位置与钻尖相交,所述前导向柱刃的起始位置与后导向柱刃的起始位置之间通过加强型导向刃连接,所述加强型导向刃与钻尖相交。本实用新型消除了前导向柱刃与后导向柱刃轴向起始位置不一致带来的支撑空档期,解决钻入过程中麻花钻导向性不足,钻出的孔位置度超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切削加工,尤其涉及一种麻花钻。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硬质合金麻花钻头为提高钻孔时稳定性,往往采用四刃带的设计。钻孔时,四条刃带同时与孔壁接触,从而保证了孔的位置度和直线度。图1是常规四刃带麻花钻,由于钻尖3存在后角,前导向柱刃6和后导向柱刃7存在轴向滞后L。如图2所示,由于轴向滞后L的存在,导致在钻孔初期(钻深H<轴向滞后L)时。仅有前导向柱刃6接触孔壁而后导向柱刃7未能与孔壁接触,不能形成稳定支撑,存在支撑的空档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消除了前导向柱刃与后导向柱刃轴向起始位置不一致带来的支撑空档期,解决钻入过程中麻花钻导向性不足,钻出的孔位置度超差问题的麻花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麻花钻,包括切削部和柄部,所述切削部包括钻尖、刃瓣和容屑槽,所述刃瓣上设有前导向柱刃和后导向柱刃,所述前导向柱刃的起始位置与钻尖相交,所述前导向柱刃的起始位置与后导向柱刃的起始位置之间通过加强型导向刃连接,所述加强型导向刃与钻尖相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钻尖上设有内冷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前导向柱刃的起始位置与后导向柱刃的起始位置之间通过加强型导向刃连接,加强型导向刃靠近钻尖设置,在钻入初期,可形成连续、稳定的导向,从而进行了有效的辅助支撑,消除了前导向柱刃与后导向柱刃轴向起始位置不一致带来的支撑空档期,解决钻入过程中麻花钻导向性不足,钻出的孔位置度超差问题,由于前导向柱刃延伸至与钻尖相交,钻孔瞬间前导向柱刃即可与孔壁接触,形成有效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麻花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麻花钻钻孔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麻花钻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麻花钻的钻尖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麻花钻钻孔过程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切削部;2、柄部;3、钻尖;4、刃瓣;5、容屑槽;6、前导向柱刃;7、后导向柱刃;8、加强型导向刃;9、内冷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麻花钻,包括切削部1和柄部2,切削部1包括钻尖3、刃瓣4和容屑槽5,刃瓣4上设有前导向柱刃6和后导向柱刃7,前导向柱刃6的起始位置与钻尖3相交,前导向柱刃6的起始位置与后导向柱刃7的起始位置之间通过加强型导向刃8连接,加强型导向刃8与钻尖3相交。
刃瓣4和容屑槽5均设置两个,两个刃瓣4上,均设有前导向柱刃6和后导向柱刃7,加强型导向刃8也设置为两个。沿着麻花钻的旋转方向(图4的箭头所示)前导向柱刃6先与工件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68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