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熟料库底收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16811.1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84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平;汤仕发;郝振国;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阳金隅水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9/18 | 分类号: | B65G6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熟料 收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熟料库底收尘装置,其包括固定安装在墙上的固定架和多个固定安装在熟料库中的横梁,安装在固定架上的第一直管、与第一直管上端连接的转接管、与转接管连接的第二直管和与第一直管底端连接的集尘罩,所述第二直管与转接管连接端低于第二直管的另一端,所述集尘罩挂在横梁上,所述集尘罩的底端开口直径大于集尘罩的顶端开口直径。本实用新型用于对水泥熟料库底进行收尘,能吸收熟料库底向拉链机投放熟料时拉链机附近飘散的粉尘,从粉尘源头和聚集地吸收粉尘,具有收尘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熟料库收尘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熟料库底收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水泥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水泥磨粉,水泥熟料被磨粉至适宜的粒度,磨粉完成后的熟料经收集最后到达熟料输送机地坑中,被投到拉链机或输送机上,进行运输。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收尘器对熟料库进行除尘,收尘器的收尘口居中设置在熟料库的顶仓,收尘口在收尘器风机启动后产生的空气负压下,抽离粉尘,而地坑通风收尘的管道安放在磨粉设备和窑头电除尘器回灰下料口之间,对熟料库其他位置的水泥粉尘收集基本没有效果,因此熟料被投到拉链机上时,粉尘在熟料库底四处飘散。
上述现有技术中,当熟料被投到拉链机上造成粉尘四处飘散时,粉尘主要聚集在拉链机周边及以下的位置,收尘器收尘空间受限,存在收尘效果差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熟料库底收尘装置,该熟料库底收尘装置,能吸收熟料库底向拉链机投放熟料时,拉链机附近飘散的粉尘,从粉尘源头和聚集地吸收粉尘,具有收尘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熟料库底收尘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墙上的固定架和多个固定安装在熟料库中的横梁,安装在固定架上的第一直管、与第一直管上端连接的转接管、与转接管连接的第二直管和与第一直管底端连接的集尘罩;
所述第二直管与转接管连接端低于第二直管的另一端;
所述集尘罩挂在横梁上;
所述集尘罩的底端开口直径大于集尘罩的顶端开口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直接从熟料库中的横梁上放置集尘罩,集尘罩的上端开口比下端开口窄,增大了收尘面积,使得收尘效果更好,第一直管的底端与集尘罩相连接,第一直管的上端与转接管连接,第二直管与转接管可拆卸连接,将从集尘罩抽离的粉尘经由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进入收尘器中,第二直管与转接管的连接端低于第二直管的另一端,第二直管的另一端与收尘器连接,使得被抽离的粉尘顺着收尘管道的气流方向走,收尘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直管的底部设有伸缩软管,所述伸缩软管的底端与集尘罩的顶端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直管与集尘罩之间设置了一段伸缩软管,伸缩软管的底端与集尘罩的顶端固定连接,这样使得操作人员能对集尘罩更加容易的变换位置,便于操作人员将集尘罩移动到粉尘集中的地方进行吸尘,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收尘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梁上设有竖直向下的安装板,所述集尘罩上对称设有限位板;
所述限位板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和限位板的设置用于操作人员将集尘罩安装固定,操作人员通过带动限位板进一步拉动安装板在横梁上移动,使得集尘罩的移动更方便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梁的上表面上设有滑槽,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设有滚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阳金隅水泥有限公司,未经曲阳金隅水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68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动模块及三电平变流器
- 下一篇:一种煤矿机电设备的降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