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飞机整机电缆导通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15867.5 | 申请日: | 2019-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78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钱楠;罗鑫;刘其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58 | 分类号: | G01R31/58;G01R31/54;G01R27/02 |
| 代理公司: | 成飞(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51121 | 代理人: | 梁义东 |
| 地址: | 61009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飞机 整机 电缆 测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飞机整机电缆导通测试装置,包括便携式测试主机,所述便携式测试主机一式两套相匹配,在使用时,两个操作人员分别佩戴上述主机完成电缆导通测试工作,主机前后两侧边分别与腕带固定连接,主机上表面设置有触控显示屏,左侧边分别设置有测试端连线接口、地线端连线接口、LED灯和蜂鸣器孔;所述便携式测试主机内部还设置有单片机、存储器、电阻测试模块以及蜂鸣器,单片机分别与触控显示屏、LED灯、存储器、电阻测试模块以及蜂鸣器连接。本申请将电缆导通测试装置设计为便携的腕带式手表结构,装置体积小巧、轻便易携,同时,还解决了现有测试设备引线过长,多人操作不便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测试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导通测试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飞机整机电缆导通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军用飞机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化设备正处于高速升级换代时期,然而在成品设备集成度极高的现代战机上,大量电缆线束敷设于机体全身,且接头种类繁多,而这些电缆及接头的通断质量将直接影响飞机的可靠性。在现有技术中,电缆导通测试通常由至少两名测试员手工操作完成,检测设备简易,一般通过蜂鸣器与LED灯结合的方式显示电缆是否导通,并且设备多为长引线式串联结构,如图1所示,在测试过程中,由于飞机体积大、跨距长,操作人员之间通常相隔较远,同时由于装备现场环境噪音较大,测试信号很难有效的送达。此外,因飞机全机身线缆、线束、接头繁多,常出现多组人员同时操作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常因受到设备自身引线过长的影响,导致多套设备引线缠绕,最终致使全机电缆导通测试时长增加。同时,在使用现有设备时,当电缆电阻值过大时,蜂鸣器仍然会响,LED灯也会被点亮,所以还会存在导通误判的问题。综上,现有技术中,飞机整机电缆导通测试工作持续时间长,操作人员多,费时费力,有时还会出现导通误判的问题。
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2866325A,公开日为2013年1月9日,专利名称为“导通电阻记录便携式测试仪及测试方法”的发明专利,其技术方案为:由两根测试线的一端分别焊接到数据记录及控制电路的电极上,两根测试线的另一端从壳体的接线孔中穿出,该接线孔处灌封硅橡胶,蜂鸣器、电源开关和USB接口的接线分别焊接或通过微小型矩形连接器接在数据记录及控制电路上,干电池电源的电源电极插到数据记录及控制电路的电源接口上,蜂鸣器、电源开关和USB接口安装在壳体上。上述专利虽然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在对电缆组件进行导通测试时,现场可通过蜂鸣声提醒测试点是否导通,并将导通电阻数据保存到数据记录电路中,但是仍然存在测试设备引线过长的缺点,导致多组人员同时操作时,多套设备之间的引线缠绕的问题,以及测试信号很难有效送达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省时省力,测试精度高,测试信号能够准确送达并且方便携带的飞机整机电缆导通测试装置,解决了生产力浪费以及因电缆电阻过大而导致导通误判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飞机整机电缆导通测试装置,包括便携式测试主机,所述便携式测试主机一式两套相匹配,主机前后两侧边分别与腕带固定连接,主机上表面设置有触控显示屏,左侧边分别设置有测试端连线接口、地线端连线接口、 LED灯和蜂鸣器孔;所述便携式测试主机内部还设置有单片机、存储器、电阻测试模块以及蜂鸣器,单片机分别与触控显示屏、LED灯、存储器、电阻测试模块以及蜂鸣器连接,其中:
单片机用于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控制触控显示屏、LED灯、存储器、电阻测试模块以及蜂鸣器,并实现两个便携式测试主机之间的通信;
触控显示屏用于显示飞机整机电缆列表、单片机输出信息以及用于接收操作人员指令并转换为电信号传递至单片机;
LED灯用于提示操作人员电缆是否导通;
存储器用于存储飞机整机电缆列表和电缆导通测试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58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晶玻璃表面异物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软管与内芯自动组装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