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电极植入式血糖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15128.6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60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梁波;叶学松;任航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486 | 分类号: | A61B5/1486;A61B5/1473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栋;张法高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植入 血糖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电极植入式血糖传感器,它包含一基底,基底下平面固定有针形正电极与扁平形的负电极。扁平形负电极下端贴近皮肤处修饰有导电凝胶,针形正电极与扁平形负电极上端皆连接有导电片。在导电片上端固定有一块印刷电路板,正负电极的电信号通过导电片与印刷电路板的触点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针形正电极刺入并停留在人体皮肤的浅表层,负电极则固定于体表,以此来持续探测体液中血糖反应电流并转化成血糖浓度参数输出,实现对血糖的连续测量,并具有创口小,操作简单,工艺简化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医疗监测仪器技术领域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单电极植入式血糖传感器。
背景技术
血糖的监测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血糖值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情况。通过对血糖的实时连续动态监测可以有效进行糖尿病管理,适时的注射胰岛素或者补充葡萄糖使血糖维持在一个正常的值。
目前有采血后体外监测的方法,但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瞬时浓度在环境温度、情绪变化、体力活动等各种因素影响下是不可预见的。使用这种方法来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时,必须每天多次采血,这对患者的精神与肉体带来沉重的负担。
现有的便携式动态血糖传感器含有2到3个电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全部电极的前端侵入人体皮下,并停留在人体皮肤浅表层,因此至少产生2到3个创口,这不仅加大了操作的繁琐程度,且较多的创口会对患者本身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目前为了减少创口,可以将两个电极集成于一个侵入端,但这需要较为复杂的工艺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单电极植入式血糖传感器。该传感器的工作电极刺入并停留在人体皮肤的浅表层,而参比电极则贴合固定于人体皮肤的表面,对血糖进行连续监测,并且只会产生一个创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单电极植入式血糖传感器,该传感器设有一基座和印刷电路板,在基座的底面固定有一条针形正电极和一片扁平形负电极,且针形正电极尖端与基座底面间的距离大于扁平负电极底面与基座底面间的距离;所述针形正电极和扁平形负电极的固定端各自通过不同的导电片连接印刷电路板上对应的信号触点,构成用于血糖检测的双电极体系。
作为优选,所述针形正电极为多层复合结构,位于中心的针芯为金属材质,针芯外面依次包裹有催化金属层、生物传感层和生物相容高分子渗透膜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催化金属层为铂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生物传感层为葡萄糖氧化酶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生物相容高分子渗透膜层为聚氨酯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扁平形负电极内部结构为金属材质,其表面复合有银/氯化银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基座底面还固定有一片对电极,对电极也通过导电片连接印刷电路板上对应的信号触点,构成三电极体系。
作为优选,所述的扁平形负电极用于贴合人体皮肤的底面上覆盖有传导层。若传感器上还有对电极,对电极用于贴合人体皮肤的底面上也需要覆盖有传导层。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导层为导电凝胶。
作为优选,所述的基座上装配有一个电绝缘的顶盖,所述印刷电路板内置并封装于两者构成的内腔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印刷电路板包含恒电位电路、蓝牙天线、金属触点、微处理器和锂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只需要一根针形正电极植入皮下,以此持续探测体液中血糖反应电流并转化成血糖浓度参数连续输出。整个过程仅需一个创口,可大大减轻植入时的疼痛感,增加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51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