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刺治疗用针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10844.5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89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孙精凯;潘丽;孙富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精凯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众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22 | 代理人: | 李志男 |
地址: | 024000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刺 治疗 用针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刺治疗用针具结构,该结构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前端形成有针尖结构;针柄,所述针柄具有一端面开放另一端面密闭的管状结构,所述针体的由所述针柄的开放一端面插入所述针柄内部并与其过盈配合连接;其中,所述针体的外径为0.49‑0.53毫米,所述针尖的长度为0.8‑2.2毫米。本申请提供的针刺治疗用针具结构,结构简单合理,相对于传统的针灸针具有直径大的特点,相对传统的针刀可以减少进针次数。可以实现一针多方向,一针多角度,针刺范围广。对肌束和筋膜进行治疗时应用针数少,可使肌原纤维丝变细变软,最多两根针,针刺无痛苦,治疗次数少,临床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刺治疗用针具结构。
背景技术
197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中心主任、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当时还是江苏沐阳县一名中医骨伤科医生,在几经琢磨与实践的基础上,使用一支普通的9号注射器针头,为一名外伤所致手指屈伸障碍的农村老汉进行软组织松解后获得成功,解决了困扰许久的关节经络粘连问题,并由此受到启发,设计出了一个新的治疗器具—小针刀,经过逐渐积累总结,实用新型了“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的作用原理包括“针”与“刀”合一,通过激发经气、疏通气血,达到止痛作用。直接松解病灶周围组织的粘连、挛缩,降低周围组织压力,从而缓解神经、血管的压迫。解除肌肉痉挛,恢复正常生理结构,为周围组织重建创造条件。操作过程中的机械刺激,可产生内源性阿片肽物质,发挥止痛作用。
现有技术中“小针刀疗法”使用的器具包括多种不同的型号,手术时在切开线较长时,需在切开线上定若干进针刀点,并在不同进刀点刺入不同的型号的刀具进行治疗,才能达到彻底分离粘连组织的目的。可见,传统的“小针刀疗法”使用的刀具具有型号多,使用时需要进行多点刺入,为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实现“小针刀疗法”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刺入针数的器具,是迫切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刺治疗用针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针刺治疗用针具结构,包括:
针体,所述针体的前端形成有针尖结构;
针柄,所述针柄具有一端面开放另一端面密闭的管状结构,所述针体的由所述针柄的开放一端面插入所述针柄内部并与其过盈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针体的外径为0.49-0.53毫米,所述针尖结构的长度为0.8-2.2 毫米。
优选地:所述针体的外径为0.5毫米,所述针尖结构的长度为2毫米。
优选地:所述针柄的表面形成有凹凸纹理,用以实现防滑。
优选地:所述针柄的材质为非金属材质。
优选地:所述非金属材质为高分子材料。
优选地: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两端均开放;所述针体与所述针柄连接后位于所述套管内部且可沿所述套管内侧自由滑动,所述套管的长度小于所述针体与所述针柄连接后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针体与所述针柄连接后的长度与所述套管的长度之差与进针深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套管的管壁上形成有L型槽口,所述L型槽口的竖直段一端延伸至所述套管的上端面且开放,所述针柄的表面形成有横截面为T型的凸块;所述凸块用于由所述L型槽口的竖直段开放一端插入并旋转至所述L型槽口的水平段内实现卡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凸块的外侧面所在的圆形直径不大于所述套管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套管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精凯,未经孙精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08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水质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用手臂康复训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