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名优食用菌菌棒的自动化刺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10609.8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9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黄新平;梁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8/60 | 分类号: | A01G18/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名优 食用菌 自动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培养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名优食用菌菌棒的自动化刺孔装置,包括刺孔装置主体以及输送装置固定板上活动安装有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以及压缩气缸,压缩气缸的下方设置有缓冲板,缓冲板的下方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下方连接有针板,针板的下方设置有打孔针,传送带上放置有菌棒。该名优食用菌菌棒的自动化刺孔装置,通过本装置外部连接的驱动机构带动刺孔装置主体运动,其上的压缩气缸会一直压缩与释放空气,使其不停上下运动,压缩其下方的缓冲板,缓冲板随之上下运动,缓冲板通过其下方连接的缓冲弹簧压缩针板,针板下方的打孔针会对菌棒进行打孔,达到了全自动化打孔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名优食用菌菌棒的自动化刺孔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
以红汁乳菇为例,此食用菌在医疗方面还有很大的作用,此菌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10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0%,目前,已经开始人工进行养殖,以求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在食用菌栽培生产的过程中,代料栽培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代料栽培即使用塑料袋内装填食用菌的栽培基质后种入菌丝的方式进行栽培,相对传统的段木栽培具有减少生产周期、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生物效率且易于采摘的优势。食用菌在培养时需要对菌棒进行扎孔,传统菌棒扎孔一般都采用人工扎孔,传统人工扎孔效率过低,且菌棒外部由于是由塑料袋包裹,人工扎孔时,工人容易将菌棒外部包裹的塑料袋包皮划破,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名优食用菌菌棒的自动化刺孔装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名优食用菌菌棒的自动化刺孔装置,具备打孔效率高,不会轻易划伤菌棒塑料包皮的优点,解决了传统人工打孔效率低,容易划伤菌棒塑料包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打孔效率高,不会轻易划伤菌棒塑料包皮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名优食用菌菌棒的自动化刺孔装置,包括刺孔装置主体以及输送装置,所述刺孔装置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架一,所述支架一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活动安装有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以及压缩气缸,所述压缩气缸的下方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下方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下方连接有针板,所述针板的下方设置有打孔针,所述输送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支架二,所述支架二的上方设置有链板输送机,所述链板输送机上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放置有菌棒。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有两块,其上设置有滚动卡齿,防止菌棒滚动跌落。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呈两头对接状,为一整体,可进行拆卸,传送带为绕轴不停转动输送。
优选的,所述整体装置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整个输送装置以及刺孔装置主体。
优选的,所述针板为矩形框体。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名优食用菌菌棒的自动化刺孔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名优食用菌菌棒的自动化刺孔装置,通过将菌棒的刺孔装置主体以及菌棒的输送装置结合于一台装置上,通过将菌棒放置于输送装置上的传送带上,传送带由链板输送机带动进行转动,带动其上放置的菌棒,达到刺孔装置主体处,刺孔装置主体通过其内部结构的配合实现了对菌棒的自动化刺孔,从而实现了菌棒的自动化输送以及自动化扎孔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06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头枕
- 下一篇:一种煤矿机电用齿轮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