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E塑料管热拉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05592.7 | 申请日: | 2019-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9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鑫军联管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55/22 | 分类号: | B29C55/22;B29C35/16;B29C35/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李铃 | 
| 地址: | 311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e 塑料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E塑料管热拉装置,包括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顶端的一侧设有条形槽一,所述条形槽一的内部设有丝杆一和丝杆二,所述支撑平台顶端的另一侧设有条形槽二,所述条形槽二的内部设置有滑轨一和滑轨二,所述支撑平台顶部的一端设有与所述丝杆一和所述滑轨一连接的活动支撑板一,所述活动支撑板一的一侧设有套筒一,所述支撑平台顶部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丝杆二和所述滑轨二连接的活动支撑板二,所述活动支撑板二的一侧设有套筒二,所述支撑平台顶端的中间位置设有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支撑平台的一端设有控制面板。有益效果:能够对PE塑料管进行热拉,全自动进行,无需人工参与,并且能够迅速冷却,避免发生变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PE塑料管热拉装置。
背景技术
PE塑料管一般是以合成树脂,也就是聚酯为原料、加入稳定剂、润滑剂、增塑剂等,以塑的方法在制管机内经挤压加工而成,主要用作房屋建筑的自来水供水系统配管、排水、排气和排污卫生管、地下排水管系统、雨水管以及电线安装配套用的穿线管等,很多时候使用塑料管时,由于塑料管比较粗,需要软化拉伸、拉细,而人工软化拉伸,用火烤塑料管使其软化,人工火烤塑料管软化不均匀,会导致塑料管凹凸不平或破洞,浪费原材料,而人工无法进行拉伸、拉细,因此需要一种PE塑料管热拉装置。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PE塑料管热拉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PE塑料管热拉装置,包括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条形槽一,所述条形槽一的内部分别依次设置有丝杆一和丝杆二,所述丝杆一与位于所述支撑平台一端的电机一相配合连接,所述丝杆二与位于所述支撑平台另一端的电机二相配合连接,所述支撑平台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条形槽二,所述条形槽二的内部分别依次设置有滑轨一和滑轨二,所述支撑平台顶部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丝杆一和所述滑轨一相配合连接的活动支撑板一,所述活动支撑板一的一侧设置有套筒一,所述支撑平台顶部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丝杆二和所述滑轨二相配合连接的活动支撑板二,所述活动支撑板二的一侧设置有套筒二,所述支撑平台顶端的中间位置分别依次设置有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支撑平台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面板。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一和所述套筒二上分别均设置有若干锁紧旋钮。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一带动所述丝杆一的速度大于所述电机二带动所述丝杆二的转动速度,并且,所述电机一和所述电机二的转动比可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是由加热壳体和加热线圈构成,所述加热壳体上设置有加热腔。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装置是由冷却壳体、制冷机、送气管道构成,所述冷却壳体上设置有冷却腔,所述送气管道为圆环形结构并与所述制冷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由支撑平台、条形槽一、丝杆一、丝杆二、电机一、电机二、条形槽二、滑轨一、滑轨二、活动支撑板一、套筒一、活动支撑板二、套筒二、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和控制面板构成的PE塑料管热拉装置,从而能够对PE塑料管进行热拉,全自动进行,无需人工参与,并且能够迅速冷却,避免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PE塑料管热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PE塑料管热拉装置的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鑫军联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鑫军联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055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