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数控张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05560.7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64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任弘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华岩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1/62 | 分类号: | B28B2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52915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强度 混凝土 数控 张拉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数控张拉机,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一端的底部与滑轨的一端固定连接,滑轨与两个移动横板底端的两侧开设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两个移动横板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支撑架,本实用新型一种生产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数控张拉机,通过安装座与滑轨连接,滑轨上分别滑动连接有移动横板和移动台上,移动横板和移动台上分别设有支撑架和张拉机,使该数控张拉机便于调整张拉机位置,使人员在生产不同长度管桩时更加的方便,节省了人力,节约了资源,通过张拉盘与连接螺纹柱螺纹连接,张拉盘上设有转动杆,使该数控张拉机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在进行张拉时人员可快速的对管桩进行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控张拉机,特别涉及一种生产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数控张拉机。
背景技术
上世纪60年代末,铁道部丰台桥梁工厂开始生产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PC管桩),当时主要用于铁道桥梁工程的基础建设;70年代研制生产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7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上海宝山钢铁厂建设中,大量使用了日本引进的钢管桩,不仅造价高,耐久性也差。为了适应港口建设发展的需要,1987年交通部三航局从日本全套引进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管桩)生产线,PHC管桩的主要规格为椎600mm~椎1000mm.80年代后期,宁波浙东水泥制品有限公司与有关科研院所合作,针对我国沿海地区淤泥软弱地质的特点,通过对PC管桩的改造,开发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简称PTC管桩),PTC管桩的主要规格有椎300mm~椎600mm. 1989年~1992年,原国家建材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和番禺市桥丰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引进管桩生产线的消化吸收,自主开发了国产化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1993年该项成果被原建设部列入全国重点推广项目。在管桩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一种数控张拉机。
然而,现有的数控张拉机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的数控张拉机不便于调整张拉机的位置,在管桩生产时需生产不同长度的管桩,因此需要不同型号的器具进行生产,不仅会耗费人力,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现有的数控张拉机不便于安装拆卸,在对管桩进行张拉时,人员的安装会耗费较长时间,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数控张拉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数控张拉机不便于调整张拉机位置和不便于安装拆卸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产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数控张拉机,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一端的底部与滑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轨与两个移动横板底端的两侧开设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横板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支撑架,所述滑轨与移动台底端的两侧开设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台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张拉机,所述张拉机的输出端和安装座一端的中部均固定设有连接螺纹柱,两个所述连接螺纹柱的外壁分别与两个张拉盘一端的中部开设的连接螺纹孔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张拉盘另一端的边侧均开设有若干钢筋穿插孔,两个所述张拉盘的内壁分别与两个管桩挡板的外壁套接,两个所述管桩挡板的一端分别与管桩模具的两端套接,所述管桩模具的内壁穿插设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两端的钢筋分别与两个管桩挡板的另一端开设的开孔穿插连接,且所述钢筋笼两端的钢筋分别与钢筋穿插孔穿插连接,若干所述钢筋的端头分别与若干固定螺母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台顶端的一侧固定设有数控箱,所述张拉机通过数控箱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台顶端的表面分别与拉动把手的两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张拉盘顶端的中部和底部均固定设有转动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张拉机一端的中部固定设有转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轨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螺纹孔,若干所述螺纹孔均通过螺栓分别与两个移动横板的两侧和移动台的两侧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华岩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华岩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055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