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化河道挡墙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05113.1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42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邹国燕;周丽;辛立勋;崔娜欣;张旭;蔡敏;陈桂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河道 挡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生态化河道挡墙,涉及河道挡墙技术领域,包括中空的骨架体,所述骨架体远离河道的一侧通过生态砂浆与黏土保护层相连接,所述黏土保护层外侧设置有黏土防渗层,所述黏土防渗层外侧设置有多个堆砌一体的混凝土框,所述混凝土框内设置有混凝土,所述混凝土框外侧设置有固土层,所述固土层外侧设置有倾斜的坡状防护墙;所述骨架体的形状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骨架体的内部设置有营养土;所述骨架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孔,底部设置有出水孔;所述骨架体靠近河道的侧壁上设置有植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化河道挡墙,使河道污染与河岸相阻隔的同时使河道堤岸生态绿化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挡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化河道挡墙。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盲目采掘,工业化生产急骤扩增,农业活动大量使用化学产品,人为活动致使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和河流,而且土壤与水域、大气和生物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者通过“土壤→水→人体”,或通过“水→土壤→人体”,或通过“水→植物→人体”等多种方式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然而,河道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沿河两岸的工业和生活排污、污染土壤等。河道治理中,常见的为环保治理和防洪治理,工程措施有土堤、干砌石河堤、生态石笼河堤、浆砌石河堤、混凝土河堤等。土堤、干砌石河堤虽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但是其安全稳定性不强,防渗效果不佳,污染物容易相互迁移,而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溃堤,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对两岸保护效果不强;浆砌石河堤、混凝土河堤防渗效果和稳定性都比较强,但是工程量大,成本较高,且在生态绿化效果方面较差,不利于环境保护;生态石笼河堤在施工工程量、施工难易程度、生态保护方面都较为理想,但无防渗效果,无法隔离两岸土壤中的污染物与流域中的污染物相互迁移,治理后的河道会被再次污染,导致河道污染治理不彻底,效果不佳。
因此,如何对河道沿线具有大量污染源的河道工程进行治理,研究一种阻隔污染迁移和生态绿化于一体的河堤结构,是目前环境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化河道挡墙,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河道污染与河岸相阻隔的同时使河道堤岸生态绿化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化河道挡墙,包括中空的骨架体,所述骨架体远离河道的一侧通过生态砂浆与黏土保护层相连接,所述黏土保护层外侧设置有黏土防渗层,所述黏土防渗层外侧设置有多个堆砌一体的混凝土框,所述混凝土框内设置有混凝土,所述混凝土框外侧设置有固土层,所述固土层外侧设置有倾斜的坡状防护墙;所述骨架体的形状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骨架体的内部设置有营养土;所述骨架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孔,底部设置有出水孔;所述骨架体靠近河道的侧壁上设置有植草。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框的竖向剖面呈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所述混凝土框的顶部设有突榫,所述混凝土框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突榫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固土层铺设于直角梯形的斜边所在位置上。
可选的,所述凹槽相对所述突榫向斜边偏移,所述突榫与凹槽的中心连线与所述斜边相平行。
可选的,所述固土层包括由聚酰胺单丝纤维材料编织的网箱,所述网箱内填充有大小不一的块石、砾石和土壤。
可选的,所述坡状防护墙底部为土壤,中部为矩形石块砌制的挡墙,所述挡墙自靠近固土层的一侧向外呈阶梯状逐渐降低;所述挡墙顶部为倾斜设置的基质层。
可选的,所述基质层包括位于所述挡墙上方的粒径5~10cm的砾石,所述砾石上方铺设有混合土,所述混合土上种植有植被。
可选的,所述营养土具有粘性,所述营养土的土体粘聚力不小于10kPa。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框采用钢板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051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