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罐帘门自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04096.X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4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魏如愿;秦振华;李民中;朱建辉;张静波;张宝龙;杨建伟;董晓磊;杜亚玲;武振军;王威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卓矿山安全设备(徐州)有限公司;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7/36 | 分类号: | B66B17/36;B66B19/06;H02G3/14;H01Q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罐帘门 自动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罐帘门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箱模块、电源模块、电动机、天线模块和防爆分线盒模块;所述控制箱模块包括箱体、电源接入口、信号接口、控制板和电源输出接口;控制板安装在箱体内,电源接入口、信号接口和电源输出接口分别安装在箱体上;电源接入口、信号接口和电源输出接口分别与控制板连接;天线模块连接在信号接口上;防爆分线盒模块连接在电源输出接口上;电源模块连接在电源接入口上。使用信号无线传输技术,具有安装布置灵活、可遥控、防水、防尘、防爆等优点;可根据需要安装罐笼顶部的合适位置;最大可实现两个双层提升罐笼(1个单钩、2个双钩提升)、一侧(进车侧或出车侧)罐帘门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提升/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罐帘门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罐笼是矿山立井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提升运输设备,主要作用是对人和物料的提升,其运行状况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生产的效率和安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专为升降人员和物料的罐笼(包括有乘人间的箕斗),进出口必须装设罐门或罐帘,其高度不得小于1.2m,罐门或罐帘下部边缘至罐的底部的距离不得超过250 mm,帘横杆的间距不得大于200mm,罐门不得外开。
目前我国矿井在用罐帘门主要有以下形式:
1、左右两侧由竖杆或钢丝绳导向定位,人工向上托起打开、重力下滑关闭滑动式栅栏门。此罐帘设计多中采用圆钢两端弯成圆环作横杆,横杆之间用金属链连接限制横杆间距,左右两则用圆钢作罐帘限位升降移动导杆,用罐帘吊钩将打开的罐帘吊起固定,设计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和维修。
2、绕固定转轴限位旋转的双扇内开水平转动式栅栏门。
主要用于升降人员和加宽型的升降人员与物料的罐笼。设计中采用角钢或钢管、带钢焊接,强度大,安全系数较大。缺点是:在开栅栏门时需占用罐笼内较大的有效空间,对标准罐笼而言,采用此安全门只能作升降人员,不能兼用升降标准矿车,因而降低罐笼的使用效率。
上述罐帘门的缺点是:
A.在打开罐帘时,需让横杆两端平行上移,否则阻力增大,难以开启到位;B.罐帘较重,打开罐帘门通常需二人配合操作才能打开。把钩工当班期劳动强度大,易疲劳。C.横杆连接链易磨损,故障率较高。D.无机械闭锁,乘员可随意打开,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动罐帘门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罐笼提升系统中,其自动控制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罐笼运行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然而由于矿山生产环境特殊,很多时需要优先满足防爆、防尘、防振动、联动等要求,对罐帘门控制系统提出了较高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罐帘门自动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使用信号无线传输技术,具有安装布置灵活、可遥控、防尘、防爆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安装在罐笼上包括控制箱模块、电源模块、电动机、天线模块、防爆分线盒模块和到位传感器;所述控制箱模块包括箱体、电源接入口、信号接口、控制板和电源输出接口;
所述控制板安装在箱体内,电源接入口、信号接口和电源输出接口分别安装在箱体上;所述电源接入口、信号接口和电源输出接口分别与控制板连接;
所述天线模块连接在信号接口上;所述防爆分线盒模块连接在电源输出接口上;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在电源接入口上。
所述到位传感器安装在罐笼上。
所述控制板集成有PLC控制器,该PLC控制器的对应接口分别与电源接入口、信号接口和电源输出接口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蓄电池组和可调稳压电源板组;所述可调稳压电源板组一侧与蓄电池组连接,另一侧与电源接入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卓矿山安全设备(徐州)有限公司;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美卓矿山安全设备(徐州)有限公司;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040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