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动力锂电池顶盖的双工位气密性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03109.1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2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叶国良;郭建文;孙振忠;邱鸿华;梁国轩;许健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汇橙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71 | 代理人: | 黎敏强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动力 锂电池 顶盖 双工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动力锂电池顶盖的双工位气密性检测装置,设有驱动件、连接组件、传动件、控制件和密封件,所述控制件设有安全光栅、比例阀组二位五通电磁阀组、直动两通电磁阀组;所述密封件设有下腔体、上腔体;所述下腔体前方还是设有第一压感器、第二压感器、第三压感器、第四压感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压感器自动监测各密封区域的压力值,检测动力锂电池顶盖的气密性,能够自动找出气密性差的动力锂电池顶盖泄漏区域,进一步改善动力锂电池顶盖的生产工艺,能自动找出动力锂电池顶盖泄漏处,判断结果准确,可追溯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动力锂电池顶盖的双工位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动力锂电池中,动力锂电池顶盖的气密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整个动力电池的质量与电动汽车的安全性,现有的方法是工人将动力锂电池顶盖放置于上下腔体中,工人将上下腔体密封并向动力锂电池顶盖内侧的腔体不断加压,根据观察设置于腔体的压力表,判断动力锂电池顶盖的气密性是否达标,但这样的测量方法测量时间长,效率低下,无法量产,而且人工操作量大,容易操作失误或混淆测试结果,同时难以找出动力锂电池顶盖泄漏处。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动力锂电池顶盖的双工位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动力锂电池顶盖的双工位气密性检测装置,设有驱动件、连接组件、传动件、控制件和密封件,所述控制件设有安全光栅、比例阀组二位五通电磁阀组、直动两通电磁阀组;所述密封件设有下腔体、上腔体;所述下腔体前方还是设有第一压感器、第二压感器、第三压感器、第四压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设有装置底板、支撑柱、下压安装板、下腔底座、浮动接头、固定块、上腔底座、限位块;所述装置底板设置于装置下方,所述支撑柱设置于装置底板上方四角;所述下压安装板设置于四个支撑柱上方;所述安全光栅通过安装钣金设置于前方两支撑柱之间,所述下腔底座分别设置于装置底板上方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设有气缸,所述传动件设有、定位销、弹簧、定位柱、多组的直线轴承、导柱,所述直线轴承分别设置于气缸的四周,并与下压安装板连接;所述导柱设置于各直线轴承内,并与上腔底座上方连接;所述浮动接头设置于气缸连杆末端,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浮动接头装配连接并设置于上腔底座上方;所述气缸带动上腔底座在Z轴方向垂直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直动两通电磁阀组设置于下腔底座后方;所述比例阀组设置于直动两通电磁阀组后方;所述二位五通电磁阀组设置于直动两通电磁阀组后方。
进一步的,所述下腔体设置于下腔底座正上方;所述上腔体设置于上腔底座正下方,并与定位销连接;所述定位销设置于下腔体左右两侧,使下腔体准确压合动力锂电池顶盖;所述弹簧、定位柱设置于下腔体内动力锂电池顶盖的注液孔处;所述限位块设置于定位柱上方,限制定位柱在Z轴的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比例阀组设有第一比例阀、第二比例阀;所述直动两通电磁阀组设有第一电直动两通电磁阀V1、第二电直动两通电磁阀V2、第三电直动两通电磁阀V3、第四直动两通电磁阀V4、第五直动两通电磁阀 V5、第六直动两通电磁阀V6、第七直动两通电磁阀V7、第八直动两通电磁阀V8,并沿X轴直线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压感器自动监测各密封区域的压力值,检测动力锂电池顶盖的气密性,能够自动找出气密性差的动力锂电池顶盖泄漏区域,进一步改善动力锂电池顶盖的生产工艺,能自动找出动力锂电池顶盖泄漏处,判断结果准确,可追溯性好。
2.通过气缸下压的方式代替人工下压,向动力锂电池顶盖内侧通入三倍大气压并保持气压值,并由各压感器、直动两通电磁阀组、比例阀组、二位五通电磁阀组的配合运作,实现高自动化的动力锂电池顶盖气密性检测,能节省测量时间,降低人工工作量,有效提高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031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逻辑推理的数学教具
- 下一篇:一种初中物理教学用展示版